肺癌是全球范圍內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目前,肺癌的治療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然而對于部分肺癌患者來說,手術切除創傷較大,并且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肺功能,影響日常生活與勞作能力。

尤其是CT診斷早期肺癌患者,對手術治療十分恐懼,但是對于自己肺上有這樣一個結節又心存顧慮,經常在是否進行手術治療這一問題上糾結,導致延誤了病情;對于腫瘤復發或轉移、耐受能力較差的患者,手術治療風險大,手術可能導致日常生活質量降低。

因此,在針對這些肺癌早期、無法耐受手術、腫瘤復發或腫瘤孤立性轉移、懼怕手術的患者,肺結節消融術技術成為了替代技術之一。

高風險患者的微創治愈之路

近日,在益陽市中心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蔡利佳全程指導下,副主任醫師胡世鋒帶領醫師郭昊、王興,成功完成了益陽市首例CT引導下經皮穿刺肺結節冷凍消融術

這標志著醫院在肺部微創介入治療領域邁上了“更微創、更精準、更安全”的新臺階,為眾多不適合或不愿接受傳統手術的肺結節患者帶來了全新的治療選擇。

57歲的曹先生,4個月前體檢發現右肺下葉有一個磨玻璃結節,經過相關檢查高度懷疑為早期肺癌(原位癌可能性大)。然而,曹先生同時患有多種嚴重的心臟疾病(中度心臟瓣膜病、房顫、冠心病等),心功能較差(III級),既往因長期心功能不全多次住院治療,屬于傳統外科手術的高危人群。面對手術的高風險,曹先生和家屬一度陷入焦慮和兩難。

(團隊在CT引導下穿刺定位消融)

入院后,胸外科手術團隊對曹先生進行了全面細致的評估。經過與患者及家屬的充分溝通,考慮到患者的心功能情況較差,結合肺結節位置大小形態性質等情況,團隊最終決定采用創傷極小、風險更低的經皮穿刺肺結節冷凍消融術。

(CT實時引導下右下肺結節冷凍消融過程影像(箭頭所示為消融形成與覆蓋范圍變化))

整個手術在局部麻醉下順利完成,歷時僅約1小時,術后復查,肺部結節消融完全,達到預期效果。手術過程中曹先生未感到明顯疼痛不適,術后即刻自行走下手術臺!

(術后第二天微小的穿刺點)

冷凍消融術科普

一、什么是肺結節冷凍消融術?

肺結節消融術是一種革命性的微創局部治療技術,它完全不同于傳統的開胸或胸腔鏡手術,常用的消融技術包括:射頻消融(RFA)、微波消融(MWA)、冷凍消融(Cryoablation)、激光消融等。

醫院采用冷凍消融術的原理是在CT等影像設備的實時、精準引導下,將一根特制的消融針(探針)經皮膚穿刺,直達肺部結節內部。通過探針尖端釋放的極端低溫(可達-160℃),使腫瘤組織經歷反復凍融循環,導致細胞破裂、微血管栓塞,最終發生徹底的凝固性壞死,從而達到精準“滅活”病灶的目的。

二、哪些人群適合冷凍消融?

? 心肺功能差者

冠心病/慢阻肺/肺功能低下等無法耐受全麻手術者(如案例中曹先生)。

? 高齡體弱者

80歲以上或合并多種慢性病患者。

? 特殊位置結節

貼近胸膜、血管、心臟的“禁區”結節(冷凍不損傷鄰近組織)。

? 多發性結節

雙側肺多發結節需保留肺功能者。

? 拒絕手術者

恐懼手術創傷的早期肺癌患者。

? 術后復發/轉移

傳統手術后殘留或轉移病灶。

重要提示:需經胸外科專家評估結節性質(大小/類型/位置)后,制定個體化方案。

此次益陽市首例肺結節冷凍消融術的成功開展,標志著醫院在精準微創診療領域實現了重要突破,為復雜、高危肺結節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微創診療方案。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益陽市中心醫院 郭昊 王興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

來源: 益陽市中心醫院 郭昊 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