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在社交媒體上點贊了某樣內容或者把某條視頻完整瀏覽完畢,那么在今后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此社交媒體都會一直給你推送相似的內容。那么這個時候需要引起你的注意了,你可能走入了自媒體時代社交平臺的“信息繭房”!

圖源:Pixabay

什么是“信息繭房”

“信息繭房”(Information Cocoons)是指個體在信息獲取過程中,由于個人偏好、算法推薦或社交環境的影響,長期只接觸與自己觀點一致或興趣相近的信息,從而像被包裹在“繭房”中一樣,逐漸失去接觸多元信息的機會,導致認知狹隘化的現象。通俗來說就是人們關注的信息領域會習慣性地被自己的興趣所引導,從而將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蠶繭一般的“繭房”中的現象。

為什么會產生這種“信息繭房”現象?

經研究發現,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一是社交媒體的算法推薦機制。拿抖音的協同算法舉例,它?是一種基于用戶行為的推薦算法,通過分析用戶之間的相似性來進行內容推薦,協同過濾算法主要分為基于用戶的協同過濾和基于物品的協同過濾兩種類型?。比如?基于用戶的協同過濾?:通過分析用戶之間的相似性來進行推薦。例如,如果小紅和小明有相似的興趣偏好,當小紅對某一內容作出點贊、收藏、評論等展現出興趣的操作時,系統可以將這項內容推薦給小明。二是人們的選擇性心理。人們傾向于喜歡與自己觀點一致或接近的內容,這種選擇性接觸,選擇性理解和選擇性記憶的心理,使得用戶在信息獲取中逐漸形成固化的偏好。三是受到社交關系網絡的影響。人們在社交媒體上形成的社交關系網絡可能與線下生活不同,它更傾向于自己的喜好。比如我喜歡某明星,那么我在社交媒體上可能會結識一些同樣喜歡該明星的粉絲,那么我們相互之間分享的內容可能大多數時候也和該明星的動態有關。

“信息繭房”可能帶來的危害有哪些?

一是長期接觸相同或相似的信息,導致思維固化,難以理解不同觀點。二是心理偏見?!靶畔⒗O房”容易使人產生盲目自信、心胸狹隘等不良心理,甚至將偏見視為真理,拒斥其他合理觀點。三是降低信息獲取能力。“信息繭房”容易讓我們只接觸到片面的內容而不能看到更多元化的信息。四是創新思維下降。創新需要人們頭腦風暴,需要不同領域知識的碰撞,然而“信息繭房”限制了人們接觸新思想和觀念的機會,從而阻礙創新思維的培養。

圖源:Pixabay

最后,如果我們已經走入了“信息繭房”,那么應該怎么走出來呢?

01、主動打破算法控制

比如在社交平臺(如微博、抖音)設置中關閉“個性化推薦”或“興趣推薦”功能;定期清理數據,刪除APP內的瀏覽記錄、搜索記錄(如淘寶、抖音等),重置算法對你的標簽。

02、多元化信息獲取

我們可以主動拓寬信息來源,關注不同領域的知識。對同一事件,對比不同主流媒體(如《人民日報》和《央視新聞》)對此事件的看法。

03、重建社交網絡多樣性

可以主動接觸不同圈子的人,參加線下活動,結識不同知識背景的人。

04、培養批判性思維

我們可以對接觸到的信息保持質疑態度,避免盲目接受。

供稿單位:重慶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作者:重慶理工大學 向鵬

審核專家:倪偉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部分圖片來源網絡,非商業用途,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來源: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