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寧波一名患兒因食用冰箱里的隔夜西瓜,出現上吐下瀉的癥狀,被診斷為急性腸胃炎。類似事件并非個例,每年夏季,因食用不當儲存的西瓜而引發腸胃問題的案例屢見不鮮。為何看似新鮮的隔夜西瓜會成為健康隱患?冰箱真的是食物的“保險箱”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夏季西瓜的正確儲存方式及冰箱使用的健康誤區。
隔夜西瓜為何成了“細菌炸彈”?
西瓜水分充足、糖分高,是細菌繁殖的理想“培養基”。當西瓜被切開后,其暴露的果肉極易受到細菌污染。切西瓜時,如果刀具或案板未徹底清洗,殘留的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致病菌可能通過切口侵入西瓜內部。
許多人誤以為冰箱低溫能完全抑制細菌生長,但實際上,部分細菌(如李斯特菌、沙門氏菌)在4℃的冷藏環境下仍可存活甚至繁殖。研究顯示,家用冰箱隔層的菌落超標率可達40%以上。西瓜切開后,即使放入冰箱,超過6~8 h,細菌數量仍可能大幅增加,尤其是未密封保存的情況下,交叉污染風險更高。
誤食被細菌污染的西瓜,輕則引發急性腸胃炎,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等癥狀;重則可能導致食物中毒,尤其是免疫力較弱的兒童、老人及孕婦,風險更高。其中,李斯特菌感染對孕婦尤為危險,可能引發流產或新生兒感染。
如何安全儲存西瓜?
西瓜最好現切現吃,若需存放,盡量在2 h內放入冰箱,并確保冷藏溫度低于4℃。切西瓜前,刀具和案板需用沸水燙洗或消毒。切開后,立即用干凈的保鮮膜緊密包裹,減少與空氣接觸。
切開的西瓜冷藏時間建議不超過24 h,超過后即使外觀無異常,細菌也可能超標。若西瓜在室溫下放置超過2 h,不建議再冷藏食用。即使冷藏保存,再次食用時也應切除表面1~2 cm的果肉,以減少細菌攝入風險。
冰箱使用常見誤區
很多人認為冰箱是“保險箱”,食物放進去就不會壞,但實際上,冰箱只能延緩細菌繁殖,不能完全阻止。尤其是熟食、水果等,長期存放仍可能變質。
并非所有食物都適合冷藏,比如香蕉、芒果等熱帶水果冷藏易凍傷,加速變質;土豆、洋蔥等根莖類蔬菜冷藏可能導致淀粉轉化,影響口感。
未密封的食物直接放入冰箱易串味,且會增加交叉污染風險。建議使用保鮮盒或保鮮袋分類存放。冰箱應每月清潔1次,避免細菌滋生。特別是生肉、海鮮等易帶菌食品,需單獨存放,防止污染其他食物。
夏季飲食安全小貼士
夏季高溫潮濕,食品安全尤為重要。生熟食物要分開存放,避免生肉、海鮮與即食食品接觸。涼拌菜更易滋生細菌,建議當餐吃完,不要隔夜食用。
冰箱要定期檢查,發現霉變或異味及時清理。若食用冷藏食物后出現腹瀉、發熱等癥狀,應盡早就醫,避免脫水或感染加重。
冰箱雖是現代生活的便利工具,但絕非萬無一失的“保險箱”。只有正確儲存食物、定期清潔冰箱,才能有效避免“病從口入”。下次吃西瓜時,記得現切現吃,隔夜西瓜需謹慎!
來源: 康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