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鼻血來得毫無預兆。
可能你正在低頭看書,忽然感覺鼻子和嘴唇一熱,一摸,竟然是紅的。或者是電視看得好好的,鼻子突然就“破防”了。又或者是早上起床,剛洗個臉,毛巾上就多了一點紅色印記。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仰頭、慌張,甚至有人直接躺平,期待鼻出血能自行緩解。
但你知道嗎?這些做法其實都錯誤的。
雖然鼻出血是五官科最常見的小毛病之一,但處理不當,輕則反復流血不止,重則大量血液嗆進咽喉,引起惡心、嘔吐,甚至窒息。大多數鼻出血的出血點并不深,通常位于鼻中隔前下部,也就是鼻孔進去大概一厘米不到的位置,稱為“黎氏區”。這個區域血管豐富,一個噴嚏、一次摳鼻子,甚至天氣太干,都會使血管破裂出血。
那萬一遇上鼻出血,我們該怎么辦呢?記住這四步就夠了:低、壓、冷、醫。
“低”是指把頭稍微向前低下,嘴巴呼吸。記得一定不要仰頭!許多朋友以為仰頭是在阻止流血,但其實出血并沒有停止,只是從前門轉移到了后門,也就是往咽喉部流了。大量的血液會咽進胃里,引發惡心嘔吐,有些血液還會嗆進氣管,那就更危險了。
“壓”是指用手指捏住鼻翼兩側,也就是鼻孔周圍的柔軟部分,捏緊封閉鼻孔,這個動作可以基本壓住“黎氏區”的出血點。記住,不要去壓鼻梁,那是沒用的。持續按壓五到十分鐘,中途不要頻繁放手查看是否血止了,大多數鼻出血通過這個步驟都能緩解。
“冷”是冷敷的意思。可以用冰袋、濕毛巾或者冷礦泉水瓶,敷在鼻梁或額頭位置,有助于面部血管收縮,加快止血。
最后是“醫”,前幾招無效時,記得抓緊就醫。因為不是所有的鼻出血都能靠這幾招搞定,有些老年人出現鼻出血,出血點往往在鼻腔中后部,那通過壓迫鼻翼是很難止住血的。如果連續壓迫10分鐘仍然止不住,或者出血量大,像水龍頭關不住一樣;甚至出血時兩個鼻孔或者口鼻同時出血;亦或者伴隨頭暈、惡心、心慌等癥狀,尤其是老年人、高血壓患者以及外傷之后的出血,一定要及時就醫。
當然,日常生活中如果總是反復流鼻血,即便出血量很少,也不該掉以輕心。反復出血可能和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鼻腔腫物甚至某些血液系統疾病有關,建議到耳鼻喉科做個詳細檢查。
所以,當鼻血真的來了,不妨從容應對:低頭,壓鼻,冷敷,必要時及時就醫。記得這四步,也許哪天就能在關鍵時刻派上用場。
來源: 海上五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