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長沙持續籠罩在高溫中。日前,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專家提醒,高溫天氣會顯著增加腦血管意外風險,高危人群特別是已確診動脈瘤的患者要引起重視,嚴格遵醫囑科學治療、規律復查、加強防護。

近日,60歲的王爺爺(化名)在蹲下撿拾物品起身時頭部不慎碰到墻壁,隨后感到頭暈、頭痛劇烈并伴有嘔吐癥狀,后逐漸昏迷。送醫確診為蛛網膜下腔出血、動脈瘤破裂,需緊急手術治療。經歷4小時開顱手術,動脈瘤雖成功夾閉、硬膜下血腫也得到清理,但他仍意識昏迷且未脫離生命危險。追溯病史,王爺爺這顆動脈瘤其實早在數年前已被查出,卻因無癥狀遭長期忽視。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神經外科三病區匡衛平主任醫師介紹,顱內動脈瘤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腫瘤,是多種原因造成腦部動脈血管壁出現向外膨出的局部囊性擴張,形似長在血管上的瘤,故稱為動脈瘤,多發生在顱內動脈分叉處,常被稱為藏在大腦中的“不定時炸彈”。

本案例中患者此前的血管造影報告顯示:右側后交通動脈存在一枚直徑約5mm的動脈瘤,屬破裂高危型;同時合并右側頸內動脈50-60%狹窄及全身多處動脈粥樣硬化。

匡衛平主任醫師介紹,高溫天氣會顯著增加腦血管意外風險,酷暑中人體大量出汗導致血液黏稠,為維持供血,心臟被迫加壓泵血,血壓驟升沖擊脆弱血管;動脈瘤壁厚度不足正常血管1/10。王爺爺頭部碰撞產生的剪切力,成為壓垮瘤體的“最后一根稻草”。據相關臨床數據也證實,氣溫每升高5℃,腦出血風險增加11%;若患者合并高血壓,動脈瘤破裂風險可驟增6倍。

匡衛平主任醫師提醒,本例患者曾于數年前體檢發現動脈瘤,偶有偏頭痛癥狀但未引起重視,也未復查。事實上,大多數小動脈瘤破裂風險較低,通常不會引起明顯癥狀。但如果動脈瘤本身已經較大,喝酒、吸煙、情緒激動、勞累、用力排便等因素都可能誘發破裂,且破裂風險隨年限遞增。更關鍵的是,患者未遵醫囑規律服用降脂藥物,加速了血管狹窄和斑塊惡化進程。

那么,高溫天氣如何開展護腦行動呢?

匡衛平主任醫師提醒,高危人群如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長期吸煙者、有腦血管病家族史人群、突發霹靂樣頭痛者等建議通過頭頸部CT血管造影進行精準篩查,提前發現動脈瘤;高危天氣應避開10:00-16:00高溫時段外出,空調溫度維持在26℃左右。

起身、彎腰等動作需放緩,避免體位性低血壓誘發腦供血異常;少量多次飲水,每日攝入1.5-2升,避免血液過度濃縮;同時已經確診動脈瘤的患者要嚴格遵醫囑規律服用降壓及降脂等藥物;定期復查血管造影,動態評估瘤體變化;杜絕搬重物、用力排便等屏氣動作,防止顱壓驟增。

神經內科三病區黃曉松教授補充解釋道,高溫讓血管壓力倍增,微小誘因或可引發致命危機。動脈瘤不會自愈,未破裂時干預(如可采用彈簧圈栓塞術等血管內介入治療、開顱顯微外科夾閉術等)風險小、存活率高,一旦破裂出血,首次出血死亡率30%,二次出血死亡率60%,三次出血幾乎100%死亡。

規律復查與科學防護是保命關鍵。這個盛夏,請將血管健康視為頭等大事。別讓“無癥狀”麻痹警惕,你的一個主動篩查,或許就能避開一場生死危機。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 戴進軍 朱娥 鄧培培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92)

來源: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