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馮覲偉 深圳市兒童醫院 康復治療師

韋陽湖 深圳市兒童醫院 主管治療師

審核:周春明 深圳市兒童醫院 副主任治療師

脊柱,被譽為人體的“第二生命線”,它不僅是身體的支撐結構,更是影響兒童身心健康的關鍵因素。脊柱側彎作為一種常見的脊柱畸形,不僅可能影響孩子們的身體形態,還可能對其心肺功能、神經系統發育乃至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1]。因此,深入探討脊柱側彎的康復方法,幫助孩子們擁有健康挺拔的脊柱,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一、脊柱側彎:不容忽視的健康問題

脊柱側彎是指脊柱在冠狀面上發生的一個或多個節段向側方彎曲,并伴有椎體旋轉的三維畸形。它不僅可能導致脊柱外觀異常,使孩子產生自卑心理,還可能影響活動功能,嚴重時會對心肺等臟器造成壓迫。

輕度脊柱側彎通常沒有明顯癥狀,但處于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其側彎程度存在加重的風險。若不及時進行針對性干預和治療,側彎可能逐漸加重,甚至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長期影響。

因此,家長應重視孩子的脊柱健康,通過簡單的自查方法初步判斷風險。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就醫,通過專業評估和脊柱全長X線片明確診斷。

二、脊柱側彎的識別與自查

家長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初步判斷孩子是否存在脊柱側彎風險:

1. 觀察站姿:讓孩子自然站立,雙足并攏,觀察其雙肩是否等高,脊柱是否偏離中線[2]。

2. 彎腰測試:讓孩子雙腳并攏,雙手下垂,向前彎腰至90度。觀察背部兩側是否對稱,如有明顯不對稱則可能存在風險。

3. 檢查肩胛骨:觀察兩側肩胛骨是否等高,有無一側異常突出。

4. 觀察腰部:檢查腰部是否對稱,有無一側異常凹陷。

若發現上述異常表現,應及時就醫進行專業評估。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三、脊柱側彎的康復方法:科學、全面、個性化

脊柱側彎的康復需要采取科學、全面的個性化方案,包括運動療法、支具治療、生活習慣調整等。

(一)運動療法:增強肌肉力量

運動療法是脊柱側彎康復的重要環節,通過針對性訓練增強脊柱周圍肌肉力量,改善肌力不平衡。

1. 游泳:有助于增強核心肌群力量,水中浮力可減輕脊柱負擔。

2. 懸吊訓練:在專業指導下進行適度的懸吊練習,有助于脊柱伸展。

3. 脊柱伸展運動:如貓式伸展等,可改善脊柱柔韌性。

4. 核心肌群訓練:如平板支撐等,可提高脊柱穩定性。

運動療法需長期堅持,并應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

(二)支具治療:控制側彎進展

對于特定角度的脊柱側彎,支具治療是常用手段之一。

1. 支具選擇:需根據專業醫生建議定制,確保舒適性和矯正效果。

2. 佩戴時間:通常每天需佩戴18~22小時,具體遵醫囑。

3. 定期復查:根據生長發育情況調整支具,確保矯正效果。

(三)生活習慣調整:預防為主

1. 保持正確姿勢:避免長時間維持不良姿勢。

2. 合理安排作息:注意勞逸結合,避免久坐。

3. 控制電子產品使用時間:適當進行戶外活動。

4. 使用雙肩背包:均勻分擔重量,減輕脊柱負擔。

(四)物理治療:輔助康復

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可考慮:

1. 熱敷:緩解肌肉緊張,注意溫度適宜。

2. 物理因子治療:如紅外線等,需在醫院進行。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四、結語:共同守護脊柱健康

脊柱側彎的康復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通過科學評估、個性化治療和全面管理,我們能夠幫助患兒改善脊柱狀況,提高生活質量。家長在這個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讓我們攜手為孩子們創造健康的成長環境

參考文獻:

[1] 張偉,脊柱側彎康復治療新進展 [J/OL],中國骨科臨床與基礎研究雜志: 新進展,2021,13 (2):118-122.

[2] 王芳,兒童脊柱側彎的早期識別與干預策略研究 [J/OL],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干預研究,2020,42 (5):384-388.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