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模型的持續賦能下,生成式AI迎來了快速發展階段,同時,這也為信創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從基礎硬件到系統軟件,再到應用軟件,信創產業的各層面都在擁抱生成式AI帶來的變革。

基礎硬件層:國產算力集群的崛起與創新

生成式AI對算力的極度渴求,推動基礎硬件層迎來顛覆性創新。高性能的AI芯片作為大模型運行的“引擎”,不僅需提供強大并行處理能力,更要通過算法與架構優化,持續突破訓練與推理效率瓶頸。

在AI芯片領域,相關廠商已展現出強勁的技術突破勢頭。作為華為自研的面向高性能AI計算的NPU芯片,昇騰芯片不僅是支撐AI算力的核心硬件,更是推動國產算力生態自主可控的關鍵基石。其中,昇騰910C芯片采用中芯國際的7nm(N+2)制程工藝,擁有530億顆晶體管,采用Cowos-L封裝工藝和ABF載板。其單卡半精度浮點(FP16)性能可達1200Tflops以上,支持32位和64位訓練,性能對標英偉達H100。目前,該芯片已通過頭部云計算服務商的適配驗證,并在智能駕駛和工業質檢等領域實現規模化部署。

其他廠商的芯片產品同樣表現亮眼,寒武紀AI芯片思元590采用7nm制程工藝,支持FP16、BF16等主流數據格式,兼容PyTorch、TensorFlow等深度學習框架,在性能和算力密度方面表現出色。昆侖芯三代芯片是一款采用7nm+EUV工藝的高性能AI芯片,其峰值性能可達256 TeraFLOPS,在處理復雜的AI算法和模型時能夠表現出更高的效率和速度。此外,根據海光信息的年報,第三代DUC——“深算三號”正在研發進行中,預計2025年量產的7nm新品將在算力密度、能效比等關鍵指標上對標英偉達A100。

芯片為算力發展提供基礎,服務器則是算力應用的載體。隨著生成式AI的持續進化,市場對于服務器的性能需求也在不斷提升,AI服務器作為一種專門為運行AI工作負載而設計的高性能計算服務器,能夠滿足AI模型訓練、推理等場景對高算力、低延遲的嚴苛要求,是連接AI芯片與上層應用的關鍵樞紐,在數據中心、云端算力平臺等場景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AI服務器領域,國內廠商同樣積極布局。例如,超聚變FusionServer G5200 V7作為一款面向高性能AI訓練與推理場景設計的4U機架式服務器,憑借強勁性能、卓越靈活性與高度可靠性,可支撐語音識別、圖像/視頻分析等AI負載;寶德自強PR210KI則基于國產鯤鵬920+昇騰處理器打造,支持8個Atlas 300I/V Pro加速卡,能提供強大的實時推理能力,廣泛應用于AI推理場景中。

據IDC與浪潮信息聯合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顯示,2025年,中國智能算力規模將達到1037.3EFLOPS,較2024年增長43%;到2026年,這一規模將進一步攀升至1460.3EFLOPS,相當于2024年的兩倍。這表明,生成式AI對算力的巨大需求正在推動硬件產業的快速發展,也為相關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遇。

系統軟件層:智能調度與數據管理新范式

如果說硬件是信創的“筋骨”,那基礎軟件便是串聯起“筋骨”與上層應用的“血脈”,在生成式AI時代更需重構技術范式。

在操作系統領域,國產基礎軟件正通過深度融合AI技術實現新的突破。其中,以openEuler、統信軟件等廠商為代表的創新實踐,為操作系統賦予了智能化的能力。openEuler率先提出了“AI forOS,OS for AI”的戰略愿景,并于2024年6月發布了AI原生開源操作系統openEuler 24.03 LTS。2024年12月,統信軟件發布UOS AI 2.0,帶來3大系統級交互感知、AI效率辦公全家桶,以及AIOS生態的全面升級,正式開啟原生AIOS時代。

數據層與中間件同樣關鍵。像國產原生分布式數據庫OceanBase于今年4月宣布將全面進入AI時代,打造“DATA×AI”核心能力,建設AI時代的數據底座;東方通大模型中間件TongLMM可通過智能模板、流程拖拉拽、自主規劃設計等多種方式,協助企業快速構建大模型應用,有效降低企業使用大模型的技術和成本門檻。

可以說,數據層與中間件的升級,不僅為AI應用提供了強大的數據處理和管理能力,還通過降低技術門檻,加速了生成式AI在各行業的普及與應用,推動了信創產業從底層技術到上層應用的全面協同發展。

應用軟件層:加速滲透行業場景釋放價值

實際上,在信創產業的應用軟件層,相關廠商正借助生成式AI技術的力量,推動辦公和企業管理的智能化升級。

比如,金山辦公推出的WPS AI企業版由AI Hub、AI Docs和Copilot Pro三部分組成。其中,AI Hub集成國內主流大模型,提供開箱即用的AI服務,降低使用門檻,助力企業提升辦公效率;AI Docs將傳統云文檔庫升級為智能文檔庫,支持便捷的文檔編輯、管理和共享,并保障信息安全。

用友YonSuite通過集成AI能力,為企業提供智能財務、數字人力、敏捷供應鏈、數字營銷、智慧采購、智能制造等領域數智化應用,助力企業實現流程自動化與數據決策智能化。

值得一提的是,據艾媒咨詢測算,2023年中國信創產業規模將達20961.9億元,2027年有望達到37011.3億元。這一增長不僅反映了信創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也預示著生成式AI技術將為信創產業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寫在最后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在企業的創新驅動下,在科研機構的技術支持下,信創產業必將在生成式AI的時代浪潮中乘風破浪,為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筑牢根基。

供稿單位:重慶天極網絡有限公司

審核專家:李志高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部分圖片來源網絡,非商業用途,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來源: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