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歲的徐阿姨(化名)三年前因“心跳過慢、反復暈厥”植入了心臟起搏器,自此恢復了活力。最近,她因嚴重腰痛伴下肢麻木至**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就診,門診醫生高度懷疑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建議做腰骶椎磁共振成像(MRI)以明確診斷并制定治療方案。
聽到MRI檢查,徐阿姨有些憂心,“醫生,我裝了心臟起搏器啊!不是說不能做磁共振嗎?機器吸走了怎么辦?會不會把起搏器弄壞?心臟會不會停跳?”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放射醫學中心李秋云副主任醫師了解情況后,詳細詢問了徐阿姨起搏器植入的時間、品牌型號以及最近的程控記錄。并向徐阿姨解釋道,“徐阿姨,您的情況并非絕對禁忌。根據您最新的起搏器程控報告,工作狀態良好,符合安全篩查標準。我們有一套嚴格的流程,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為您完成腰椎MRI檢查?!?/p>
經過規范的術前評估、設備模式切換和嚴密監護,徐阿姨順利完成了檢查,明確了診斷。徐阿姨的經歷,點破了傳統認知的“鐵律”。隨著科技革新,“心臟起搏器不能做MRI”這一觀念正在成為過去式!
為什么傳統起搏器曾是MRI的“禁區”?
傳統的心臟起搏器采用了大量磁性元件,磁場就像一個“大魔王”會對其造成“電磁干擾”,分為傳導干擾(通過導線介質傳導干擾信號)和輻射干擾(通過空間傳導干擾),由此產生的影響包括:
1.起搏抑制;
2.誤發放電擊;
3.電重置;
4.心肌損傷
5.機械故障及毀損。
破局者:“磁共振條件”起搏器的革新設計
隨著科技的發展,新型MRI兼容性心臟起搏器在2008年問世,其相較于傳統起搏器,有很大的改進和提高,其體積小,質量輕,抗磁化性高,磁場穩定性好:
1.棄用了會被磁場影響的磁簧片開關,改用了不受磁場影響的Hall傳感器;
2.設置了內部電源供電電路保護和最小化鐵磁原件,可有效防止電磁干擾導致電重置;
3.導線連接處使用濾波電容,減少了導線在磁場中產生的電熱能,從而減少由于導線由于交變頻場導致的升溫。
特點:新型磁共振兼容起搏器在保障心臟正常起搏功能的同時,能夠在特定的程控操作下安全地接受磁共振檢查,大大拓展了患者的醫療選擇范圍。
檢查方法:檢查前,由起搏器工程師或心內科醫生將起搏器程控至 “MRI sure scan ”模式,即可進行 MR 檢查,檢查后再關閉該模式。
是否新型兼容起搏器都可以隨時做核磁呢?
即使是MRI兼容型起搏器,檢查也有一定的限制。磁場強度(1.5T/3T)、心臟器械植入時間、起搏參數、患者健康狀況等在MRI檢查之前都有特別的要求。所以,患者能否進行磁共振檢查還是需要醫生和技術人員專業判斷來決定。
如何了解起搏器兼容磁共振的信息?
每個兼容核磁共振的起搏器都會附帶MRI信息卡;如果沒有,可咨詢具體型號,并查詢具體信息。
切勿盲目自判,生命安全高于一切!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放射醫學中心李秋云副主任醫師提醒:對于裝有心臟起搏器患者是否能進行磁共振檢查,主要取決于心臟起搏器的具體屬性以及專業醫療團隊依據嚴苛標準進行的個體化評估與操作。因此,檢查前請務必和醫務人員充分溝通,才能實現心臟安全與精準診斷的雙贏!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 放射醫學中心 陳姿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ZS)
來源: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 放射醫學中心 陳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