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人一旦上班,時間就過得很慢。
到辦公室東摸摸西摸摸,沖了杯咖啡,刷了會兒微博,以為快中午了,一看時間才十點出頭;
下午開了會、干了活,忙忙碌碌,結(jié)果離下班居然還有倆小時!
相比之下,周末卻仿佛開了倍速,沒玩啥呢一天就沒了,以至于每到周日的晚上都久久不肯去睡,因為眼一閉,一睜,就又要上班了……
圖源:網(wǎng)絡(luò)
一上班就感覺時間變慢,這不是個體錯覺,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上班這件事,集齊了很多讓時間變慢的要素:
- **越關(guān)注時間,時間就過得越慢,**就像盯著紅燈倒計時,60秒能等得心煩氣躁,但如果刷手機,60秒還沒來得及刷完一個視頻;
- **沒有明確目標時,大腦會自動拉長時間感:**當我們對接下來的一天要干什么不清楚、沒目標時,大腦會更頻繁地去掃描時間的流逝,時間也就變得更加難熬;
- **焦慮,會拉長人們主觀上的時間長度,**比如一場10分鐘的會議,焦慮的人可能會感覺過了15分鐘甚至更久。
不過!好消息是:既然主觀時間感可以被「拉長」,就意味著也能被「壓縮」。
掌握一些小技巧,快速度過一周工作日不是夢!
1
工位改造:
把坐牢變成 "我的專屬小窩"
每天8小時對著的桌子,要是空得像隨時跑路,或者亂得像戰(zhàn)場,換誰都難熬!心理學說,能自己布置的工位,幸福感直接翻倍~
圖源:花瓣網(wǎng)
? 低成本改造:
- 放盆“死不了”的多肉?(就算養(yǎng)枯了也不心疼)
- 擺個會發(fā)光的招財貓?(搖手的時候像在說“加油摸魚”)
- 用可愛到犯規(guī)的杯子喝水?(喝水都變成小期待)
- 把電腦墊高(拯救頸椎+假裝高端辦公?)
親測:工位越有“家的感覺”,摸魚時罪惡感越低(不是)。
2
給一周埋點"期待":
讓每天都有盼頭
周一的絕望、周二的麻木、周三的擺爛… 本質(zhì)是日子太無聊!給每天加點“小期待”,大腦會自動加速時間:
圖源:花瓣網(wǎng)
- 周一:點杯貴到肉疼的奶茶(告訴自己 “熬完這杯就活了”?)
- 周二:帶包薯片當下午茶(咔嚓聲能治愈 emo?)
- 周三:寄個快遞到公司(拆包裹的快樂 = 續(xù)命?)
- 周四:約同事下班擼串(“再忍 4 小時就能炫肉”?)
- 周五:穿最舒服的衣服(物理上提前進入周末模式?)
原理:期待感會催大腦放多巴胺,難熬變“有點小期待”~
3
時間切小塊:
把8小時拆成“一口一****個”?
被工作追著跑時,時間總像被拉長。試試 “時間區(qū)塊法”,把一天切成小塊:
- 10:00-11:00 專門回消息(其他時間假裝沒看見?)
- 14:30-15:30 沉浸式干活(手機設(shè)成“專注模式”?)
- 16:00-16:10 強制摸魚(去走廊晃一圈,偷看別人摸魚?)
任務(wù)拆得越細,完成感越強,時間溜得越快~
4
科學摸魚:大腦“換氣”更能扛?
別信“硬撐才是好員工”!大腦注意力像肌肉,累了必須歇。但摸魚要講技巧:
圖源:花瓣網(wǎng)
? 正確姿勢:
- “蘋果時間”:對標抽煙黨,拿個蘋果去陽臺啃(假裝補充維生素?)
- 八卦時間:跟同事聊 5 分鐘明星緋聞(別聊工作,不然白歇?)
- 沉浸式摸魚:學個小技能(比如用 Excel 畫小豬,開會時能假裝記筆記?)
劉慈欣都在工位摸魚寫出《三體》了,你刷會兒題怎么了?(理直氣壯)
5
開會演戲:帶薪 “摸魚 + 表演”?
一場1小時的會,感覺像過了3小時?教你把開會變“帶薪演戲”:
圖源:花瓣網(wǎng)
- 當透明人:穿深色衣服 + 低頭記筆記(實則在本子上畫小人?)
- 科技輔助:開實時轉(zhuǎn)文字(走神了看文字也知道聊到哪?)
- 給自己加戲:定個小目標(比如 “今天說3句話”),成就感抵消無聊?
會后一定要出去轉(zhuǎn)一圈,不然大腦會以為還在“坐牢”!
6
寫Done List:每天都能“我真棒”?
列Todo List = 永遠做不完 + 越列越焦慮。換個思路:寫Done List—— 記下今天完成的事,哪怕是“沖了杯好咖啡”“忍住沒懟領(lǐng)導”。
例子:
? 早上的咖啡超好喝?
? 中午吃到不排隊的外賣?
? 摸魚時刷到超搞笑的視頻?
每天睡前看一眼,會發(fā)現(xiàn):原來我沒那么廢柴嘛!
打工再苦,也能給自己找樂子。畢竟上班是為了賺錢,賺錢是為了快樂 —— 那為啥不直接在上班時找快樂?
祝你明天醒來,發(fā)現(xiàn)今天居然是周五!?
來源: 文字圖片來源參考:深圳衛(wèi)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