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時候,一考試就頭痛,像是戴了緊箍咒;現在上班了,一加班就感覺后腦勺綁著千斤頂。醫生,我這種頭痛不會伴隨我一生吧?”28歲的周女士多年受反復頭痛困擾,近期因工作壓力大,頭痛持續數天,吃止痛藥僅能暫時緩解,還引發焦慮、失眠。

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神經內科(頭痛門診)姚婷副主任醫師接診后,經詳細問診和檢查,診斷其為緊張型頭痛,建議采取綜合治療。

緊張型頭痛雖然常見,但容易被忽視

姚婷副主任醫師介紹,緊張型頭痛是最常見的原發性頭痛,主要表現為雙側輕中度壓迫樣或緊箍樣頭痛,通常為雙側頭部、頸項部的鈍痛,不伴有惡心或嘔吐,可持續數小時甚至數天,癥狀時輕時重。

由于日常活動后不加重,盡管我國緊張型頭痛發病率高,但正確診斷率及規范治療率較低。緊張型頭痛隨著發作頻率增加,患者容易出現精神心理障礙,以焦慮抑郁最為突出,進而進一步加重其疾病負擔。

為什么加班、考試成了“頭痛觸發器”?

緊張型頭痛的發生與多種因素相關,而高壓的工作或備考環境簡直是“完美風暴”,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 肌肉“抗議”了: 長時間伏案工作、緊盯屏幕或書本,頸肩部、頭皮肌肉持續緊張收縮,乳酸堆積,直接引發疼痛;不良姿勢如含胸駝背、脖子前伸、屏幕或書本過低/過高等讓肌肉加倍“受累受罰”。

**2. 壓力“爆表”了:**長期的精神緊張、焦慮、抑郁、壓力過大等不良情緒,會導致大腦神經功能紊亂,特別是截止日期迫近、業績KPI、考試焦慮、升學競爭帶來的巨大精神壓力,更是誘發和加重頭痛的核心“導火索”。

3. 眼睛“罷工”了: 屏幕藍光刺激、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導致的視疲勞,極易通過神經牽連頭部。

**4. “續航”不足了:**不規律的作息,如熬夜、睡眠不足、過度勞累,長期吸煙、酗酒、過度攝入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質,都在瘋狂透支身體的抗壓和抗痛能力。

另外,突然的氣候變化,如氣溫驟升驟降、氣壓變化等,或者長期處于噪音、強光、空氣污染的環境中,都對人體的自主神經系統造成沖擊,從而引發頭痛。

中醫戰勝緊張型頭痛有哪些法寶?

當人體處于持續應激狀態,情志不舒則肝氣郁結,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滯,不通則痛,這與緊張型頭痛的發病機制相契合。在治療方面,中醫有著豐富的方法和獨特的優勢。

**1、中藥調理:**根據患者的具體癥狀、體征和體質,進行辨證論治,開出個性化的中藥方劑。例如,對于肝郁氣滯型的患者,常使用疏肝理氣、通絡止痛的藥材;對于氣血虧虛型的患者,則會著重補氣養血。

**2、針刺療法:**通過針刺特定的穴位,如頭部的百會、太陽穴、風池穴,以及手部的合谷穴、內關穴等,可以調節人體的氣血運行,緩解肌肉緊張,達到止痛的目的。

**3、艾灸:**艾灸熱刺激對皮膚淺層和深層組織均有影響,通過作用于皮膚上的腧穴如百會、印堂、合谷、太陽、足三里等,從而刺激相應的經絡,起到祛風散寒,活血通絡,扶正祛邪的作用;艾灸還能激發人體自身的調節機制,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使人體達到陰陽平衡的狀態。

**4、耳穴壓豆:**采用王不留行籽貼壓耳部神門、皮質下、枕、額、顳等穴位,通過耳穴與身體各臟腑、經絡的聯系,調整人體的氣血和臟腑功能,以調節神經系統功能,改善頭部血液循環,進而緩解緊張性頭痛。另外,耳穴壓豆還具有無創傷、副作用小的優點,適合長期使用。

**5、中醫放血療法:**在嚴格遵循無菌操作的前提下,由專業醫務人員選取特定的穴位如肝陽、耳尖等,通過點刺放血少量,以起到泄熱、活血、通絡的功效,改善頭部氣血瘀滯的狀態,從而緩解頭痛癥狀。

**6、頭部刮痧:**頭部有許多重要的經絡和穴位,如督脈、膀胱經、膽經等循行于頭部,通過對這些經絡穴位的刺激,可以促進頭部氣血的運行,改善頭部的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緊張。頭部刮痧不僅能即時緩解頭痛癥狀,長期堅持還能預防緊張性頭痛發作。

專家提醒

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神經內科(頭痛門診)****謝樂主任提醒:緊張型頭痛雖然頑固,但通過科學的診斷、規范的治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調整,是可以有效控制和緩解癥狀的。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應當注重預防和調養:

1、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避免暴怒、抑郁及思慮過多而耗傷肝脾。

2、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規律飲食、適當多吃一些具有健脾補腎、疏肝理氣、養血安神作用的食物,如玫瑰花茶、紅棗、桂圓、山藥、核桃、黑豆等。

3、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如太極拳、八段錦等,增強體質,提高身體的抗壓能力。

4、當緊張型頭痛緊急發作時,可進行漸進式肌肉放松和呼吸訓練。可用手指輕輕按壓太陽穴、風池穴等穴位,按摩頭部、頸部和肩部的肌肉配合胸腹式呼吸進行放松。如果不能緩解或者長期遭受頭痛困擾,一定要及時就醫,切勿盲目自行處理,以免延誤病情。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 神經內科(腦病科) 謝楠椰 段俊芝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ZS)

來源: 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謝楠椰 段俊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