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抬頭仰望的那片浩瀚蒼穹之上,宇宙如同一部永遠寫不完的神秘史詩。每一次流星劃過夜空,都是宇宙不經意間泄露的一個秘密。在這些秘密中有一種尤為獨特,那就是“隕石”。它們是宇宙的信使,帶著遙遠星系的故事、古老恒星的余暉來到地球上。我是俞斌,常年奔走于沙漠隔壁。每天彎腰篩查億萬粒沙子,就是為了找到那顆帶著星星體溫的石頭。
上天送給我們人類只有這么一個禮物,就是隕石,也叫天外來客。目前發現最多的的隕石,都是來自于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
關于隕石如何落到地球上,有幾種可能。首先,是由于小行星之間的碰撞,使個別的小行星在遠古的時候就發生了偏離,經過上億年的飛行,它的軌道產生偏離,當它與地球的軌道相交叉的時候,就有可能撞擊地球。或者是因為木星的“軌道共振”,使得小行星更加的靠近地球,成為“近地小行星”。某些近地小行星,又與地球的軌道相交,最終被地球的引力捕獲。這個時候,會以每秒10-70公里的速度穿越大氣層,表面因摩擦升溫熔融,形成獨特的熔殼,最終墜落在地球上,成為我們今天所見到的隕石。
隕石可是一個寶貝,它身上的蘊含著整個太陽系45-46億年的演變過程。它見證了我們太陽系從星云逐漸的凝聚成恒星,慢慢的星云逐漸的冷卻,形成行星。這個整個過程都蘊藏在小小的隕石當中。
我們會在世界各地的無人區,大部分都在沙漠隔壁的干燥地區,比如說新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我們還可以去西北非洲、南極。這類地區首先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它是非常的干燥,這樣遠古落下的隕石,它免于受到地球的污染。隕石最怕水,最怕潮濕,如果被污染,它很快就容易被腐蝕掉。并不是說這類地區落下的隕石多,而是它能夠保留得住。
這些沙漠中的宇宙饋贈,不僅改寫著人類對太陽系的認知,更讓我們的足跡有幸成為連接天地的密碼。它提醒我們,在這片看似荒蕪的土地下,可能埋藏著浩瀚宇宙的記憶。
目前發現的隕石分三類,主要是石隕石、鐵隕石、石鐵隕石。隕石自身的特點跟我們地球上的巖石有方方面面的不同,比如說大部分的隕石都含有金屬鐵鎳,也可以看到,我也隨身帶著金屬探測器,為什么要帶金屬探測器?因為不管是石隕石,還是鐵隕石,還是石鐵隕石,它都含有金屬,只有極少類的隕石不含金屬,像我們知道的火星隕石、月球隕石,它是由于小行星撞擊了火星和月球,它的巖石又跑到地球來,被人類發現,占很少的一部分。但是95%以上的隕石都是含有金屬的,所以這個也是分辨隕石和巖石的一個重要的特征。
實際上它是一個非常艱苦、充滿了失望和遺憾的一個行業,大部分我們來的都是這種荒無人煙的無人區,會體會這個極寒、極熱、艱苦的路段,往往大部分時間都找不到隕石,有的時候非常艱辛,甚至有的時候充滿了危險。比如說很多無人區,進去的車輛會出現問題,有的時候定位不準,找不到路,還有的時候溫度可以達到五六十度。有時候一個人在無人區,望著滿天繁星,包括對人生的感悟,實際上就可以讓你能夠體驗、或者探索、或者思考人生。
也有一種說法,是管我們叫做在地球上撿星星的人。所以我們,雖然渺小,但是我們也仰望星空,希望能夠為我們人類的未來做出一些貢獻。
當人類用46億年演化出追問星空的眼睛,就注定有人要替整個文明彎下腰,去撿拾“宇宙散落的密碼”,而我愿意做這樣的人。那些被精心保存的宇宙碎片,終將成為人類邁向星際的鋪路石。
作者:晨光熹微工作室
審核:崔辰州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天文信息技術研究團組 首席研究員
肖龍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和行星科學 教授
出品:中國科協科普部
監制: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來源: 科普中國創作培育計劃
來源: 科普中國創作培育計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