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文媛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胡夢蝶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副主任護師
審核:許東奎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主任醫師
胃癌是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這一惡性腫瘤,正無聲地侵襲著人們的健康。在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全國癌癥報告[1]中,2022年數據顯示,胃癌發病率在所有腫瘤中位列第五,死亡率位列第三。2022年,我國胃癌新發病例占全球胃癌新發病例的37.0%,死亡病例占39.4%[2]。中國胃癌的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給居民帶來沉重的負擔,已成為我國當前面臨的一大公共衛生問題[3]。胃癌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4],其中生活方式在胃癌的發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一、胃癌與生活方式的關系
(一)飲食習慣
1.飲食不規律:長期飲食不規律,如晚餐過晚、不吃早餐等,可能導致胃黏膜損傷,增加胃癌風險[5]。
2.高鹽飲食:長期攝入高鹽食物會增加胃癌的發生風險[6]。鹽分過高的食物會損傷胃黏膜,降低其防御能力,從而增加致癌物質的吸收。腌制食品中含有的亞硝酸鹽在體內可轉化為亞硝胺,這是一種強致癌物質。
常見高鹽食物有哪些呢?
(1)調味品:如醬油、味精、雞精、醬類(甜面醬、豆瓣醬等)、腐乳、蠔油等。
(2)腌制、熏制食品:如腌肉、煙熏肉、咸菜、醬菜、咸鴨蛋、咸魚等。
(3)即食肉制品:如火腿、香腸、泡椒鳳爪、醬牛肉、叉燒肉、小紅腸、午餐肉、臘肉等。
(4)即食海產品:如蝦皮、魚片干、魷魚干、海苔、魚罐頭等。
(5)膨化食品:如薯片、薯條、玉米片、蝦條等。
(6)其他食品:如咸味堅果(炒葵花籽、小核桃、炒花生米等)、話梅、甘草杏、方便面、鹵蛋、豆腐干、臭豆腐、五香豆、素火腿、蘭花豆等。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3.吸煙與飲酒:吸煙可增加胃黏膜癌變的風險,且吸煙量越大,風險越高。過量飲酒可能損傷胃黏膜,增加胃癌的風險。
4.不良飲食結構:如飲食中缺乏新鮮蔬菜和水果,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富含抗氧化劑,有助于預防胃癌,缺乏則可能增加胃癌的發生風險[7]。
(二)感染因素
幽門螺桿菌(Hp)感染是胃癌發生的重要因素[8]。幽門螺桿菌感染可引起慢性胃炎、胃潰瘍,長期感染還可能誘發胃癌。日常生活中,共用餐具、不潔飲食等可增加幽門螺桿菌的感染風險。
(三)肥胖與運動
肥胖和缺乏運動也是胃癌的潛在危險因素。肥胖可能導致體內激素水平失衡,影響免疫功能,增加患癌風險。而適量的運動有助于提高身體免疫力,減少胃癌的發生風險。
(四)壓力管理
長期承受精神壓力可能會削弱胃黏膜的防御功能,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五)快節奏的生活方式
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可能會造成飲食和睡眠的不規律,而這些因素均與胃癌風險的提升存在關聯。
為了保護胃部健康,建議采取以下措施:①減少幽門螺桿菌感染風險;②戒煙限酒,減少煙草和酒精對胃黏膜的刺激;③保持均衡的飲食,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攝入,減少高鹽和高脂肪食物的攝入;④保持適當的體重,并進行規律的體育活動,以增強身體的代謝和免疫功能;⑤學會有效的壓力管理技巧,如進行適當的運動、冥想,積極參加興趣活動等,以減少精神壓力對健康的影響。
通過這些生活方式的調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胃癌的風險。
二、胃癌早期篩查的方法
1.胃鏡檢查:胃鏡檢查是目前發現胃癌最有效、最直觀的檢查方法,通過內窺鏡直接觀察胃黏膜的情況,能夠發現早期癌變或者癌前病變。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2.幽門螺桿菌檢測: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的發生密切相關,可以通過呼氣試驗、血清抗體檢測或胃黏膜活檢等方式進行檢測。
3.上消化道造影:患者口服造影劑后,通過X線成像觀察胃的形態和結構變化。
4.血液腫瘤標志物檢測:胃癌的腫瘤標志物是輔助診斷和監測病情的重要指標,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糖類抗原72-4(CA72-4):對胃癌的敏感性較高,常與其他標志物聯合檢測,可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2)胃蛋白酶原(PG):包括PGⅠ和PGⅡ,其比值變化可反映胃黏膜萎縮情況,對胃癌的早期篩查有一定意義。
(3)癌胚抗原(CEA):在胃癌中該值可能升高,但特異性不高,也可見于其他消化道腫瘤或非腫瘤疾病。
(4)糖類抗原19-9(CA19-9):對胃癌的診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尤其在進展期胃癌中該值升高較明顯,但也可能在胰腺癌、膽道疾病中升高。
(5)糖類抗原242(CA242):在胃癌中該值可有不同程度升高,與CA19-9聯合使用有助于評估病情。
雖然這些標志物的檢測有助于提示癌癥的存在,但它們并非特異性指標,早期胃癌患者的血液中這些標志物往往并未顯著升高。需要注意的是,腫瘤標志物升高不一定意味著患有胃癌,其結果需結合臨床癥狀、胃鏡檢查及病理結果綜合判斷。
三、胃癌篩查的重要性
1.早期發現,治療效果顯著:早期胃癌是可以通過手術根治的。通過定期篩查,醫生可以在胃癌仍處于局限階段時發現病變,及早進行治療。研究顯示,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0%以上,而中晚期胃癌的生存率則顯著下降。
2.可發現癌前病變:除了直接發現胃癌,篩查還能夠識別癌前病變,如胃黏膜萎縮、腸上皮化生或異型增生。通過篩查及早發現這些病變,醫生會建議患者進行生活方式的調整或治療干預,從而阻止癌變的發生。
3.有效降低高危人群的發病率:部分人群患胃癌的風險較高,如有胃癌家族史者、長期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既往有胃潰瘍或胃部手術史者、50歲以上人群等,因此,定期篩查對這些高危人群尤為重要。
四、哪些人應該定期進行胃癌篩查?
1.40歲以上的成年人,尤其是50歲以上者。
2.有胃癌家族史者。
3.長期幽門螺桿菌感染者。
4.有慢性胃炎、胃潰瘍病史者。
5.經常吸煙、飲酒者,尤其是重度吸煙或長期酗酒者。
6.飲食習慣不良者,如長期高鹽、高腌制食品攝入人群。
7.體重過低或不明原因貧血者。
總之,胃癌在全球范圍內仍然是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特別是在中國等發展中國家。通過改善飲食習慣、根治幽門螺桿菌感染和早期篩查,可以有效降低胃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科學的篩查和預防措施,可以讓我們遠離胃癌的威脅,享受更健康的生活。
參考文獻:
HAN B, ZHENG R, ZENG H, et 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22[J]. J Natl Cancer Cent. 2024,4(1):47-53. \
[2]董軍令,楊惠,李娜.1992—2021年中國居民胃癌發病率變化趨勢分析[J].中國癌癥防治雜志,2024,16(5):593-597.
[3]赫捷,陳萬青,李兆申,等.中國胃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2022,北京)[J].中國腫瘤,2022,3l(7):488,527.
[4]楊丹丹,姚學成,張昕涵,等.中國人群胃癌發病影響因素的Meta分析[J].預防醫學,2022,34(6):561-570.
[5]中國抗癌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上消化道外科醫師委員會,中國人群健康風險管理協作組-胃癌專業組.中國人群胃癌風險管理公眾指南(2023版)[J].中華醫學雜志,2023,103(36):2837-2849.
[6]WU X, CHEN L, CHENG J, et al. Effect of dietary salt intake on risk of gastric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ase-control studies[J]. Nutrients, 2022,14(20):4260.
[7]NAEMI KERMANSHAHI M, SAFAEI E, TUTUNCHI H, et al. Fruit and vegetable intake in relation to gastric cancer risk: A comprehensive and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cohort studies[J]. Front Nutr, 2023, 10: 973171.
[8]MADDINENI G, XIE J J, BRAHMBHATT B, et al. Diet and carcinogenesis of gastric cancer[J]. Curr Opin Gastroenterol, 2022, 38(6): 588-591.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