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做好高血壓慢病管理血壓達標,同時做好綜合管理。
周義
背景:分享我近期回老家感悟,首先給大家避謠一下。大家千萬別信。內容如下:
1、白醋不降血壓,至少沒有科學依據,千萬別信;
2.老鷹茶不降血壓,目前沒有科學證據,千萬別信。
如何管理好高血壓及綜合管理
一、診斷高血壓規范、綜合管理
1.明確是不是高血壓,排除白大衣高血壓、識別隱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
2.重視高血壓早期靶器官識別;
3.管理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血脂、血糖、尿酸、戒煙等。
二、血壓測量要規范,有條件建議進行24小時動態血壓測量,理由如下:
1.可以識別白大衣高血壓及繼發性高血壓情況;
2.可以了解血壓未達標情況,尤其夜間高血壓、晨峰高血壓;
3.可以評估降壓藥物療效;
4.識別降壓藥物所致低血壓情況;
5.避免過度測量血壓導致心理障礙加重。
6.同時了解高血壓合并心率情況。
不好方法:
1.血壓測量詳見血壓測量部分;
2.價格貴。
三、為什么要重視高血壓管理?
第一:血壓管理不好危害多,導致猝死,冠心病、惡性心律失常;腦卒中、眼底病變導致致死、致殘多;腎功能衰竭;主動脈夾層;房顫;外周血管動脈粥樣硬化:頸動脈,下肢動脈粥樣硬化。
第二:卒中康復、心臟康復、房顫康復、心衰康復需要管理好血壓 。
第三:管理好血壓,綜合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少住院率、延緩并發癥發生。
四、高血壓慢病管理中注意情況。
癥狀:
1.心慌、胸痛,或者非胸痛情況,醫生都要警惕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主動脈夾層進行鑒別。
2.頭昏、頭痛。需要注意高血壓本身癥狀,藥物不良反應或者腦血管并發癥。如果高血壓本身癥狀血壓正常前述癥狀逐漸減輕到消失;如果高血壓沒有癥狀,吃降壓藥物后,需要考慮降壓藥物,則需要更換或調整降壓藥物;腦血管需要頭顱CT或腦血管科協助治療。
3.夜尿增多、泡沫尿,需要查腎功能、尿常規。計算腎小球有效濾過率識別識別高血壓腎功能衰竭。
體征
血壓測量,必要雙上肢血壓測量、心率。
輔助檢查:
心血管危險因素因素檢查:
血脂,重點關注低密度脂蛋白
血糖,空腹血清葡萄糖,餐后2小時血清葡萄糖,必要時糖化血紅蛋白。
尿常規,了解有無蛋白情況
腎功能 尿酸測定
電解質(血鉀)
心電圖
心臟彩超
24小時動態血壓(評估血壓達標重要方法)
肌鈣蛋白、BNP
頭顱CT。
根據患者情況進行選擇。
五、高血壓慢病管理第一步(非常重要一步)
健康教育
低鹽低脂飲食
戒煙限(戒)酒
適量運動
心態平和
控制體重
六、降壓啟動時機及降壓處方制定
需要結合臨床進行綜合評估
1.既往血壓測量正常,低危,1級高血壓建議非藥物處方3月,血壓正常可以不啟動降壓方案,需要定期檢查血壓;
2.既往血壓測量正常,中危患者,非藥物處方1月。血壓正常可以不啟動降壓方案。
3.降壓方案制定(詳見藥物處方)。排除高血壓急診、繼發性高血壓情況。
七、管理誤區及隨訪
1.血脂不是看箭頭有無升高,關注重點,低密度脂蛋白,中危患者需要低于2.6mmol/l,高危患者低密度脂蛋白低于1.8mmol/l.
2.一般血脂檢查3月復查一次;
3.糖尿病管理,評估癥狀有無改善,除家庭測量末梢血糖,2-3月需要查空腹靜脈血清葡萄糖、餐后2小時血清葡萄糖、糖化血紅蛋白。
4.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定期進行尿常規測量,評估有無尿蛋白。發現尿蛋白需要早期干預,同時注意腎小球有效濾過率。
5.高血壓病友注意減少或控制動物內臟、脂肪、肥肉攝入。定期測量血脂;
6.重視高血壓合并心理障礙識別,因為這部分病友夜間血壓高,建議看心身門診;
7.高血壓病友合并其他疾病:如記憶力下降,視力下降、聽力下降等情況。
8.高血壓管理希望高血壓病友配合家庭醫生管理。更好管理血壓。為健康長壽努力。
9.呼吁高血壓病友遠離虛假廣告,避免上當受騙,甚至危害健康。
來源: 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