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 森 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審核:白 沖 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主任醫師
想象一下,當你正享受著生活的美好,突然間,胸口一股莫名的疼痛襲來,呼吸變得困難重重。這不是電影情節,而是自發性氣胸可能帶來的真實體驗。這個看似陌生卻又可能潛伏在我們身邊的疾病,正悄然威脅著無數人的健康。那么,究竟什么是自發性氣胸?它又該如何預防和治療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一、什么是自發性氣胸?
自發性氣胸是指在沒有外傷和人為等明顯外因因素,肺實質或臟層胸膜破裂,或者靠近肺表面的細微氣腫泡破裂,肺和支氣管內氣體逸入胸膜腔導致的氣胸。正常情況下,胸腔內呈負壓狀態,肺組織在這種負壓的作用下得以正常膨脹和收縮,進行氣體交換。而當肺泡破裂,空氣逸出并積聚在胸膜腔內,就會打破這種平衡,引發一系列癥狀。
二、自發性氣胸的誘因
自發性氣胸的發生常與多種因素有關。首先,劇烈運動,如跑步、打籃球等可能導致肺內壓力突然升高,從而引發氣胸。其次,情緒激動,如大笑、大聲喊叫等,也可能會導致氣胸。此外,長期吸煙、患有慢性肺部疾病,如慢阻肺、肺結核等人群也更容易發生氣胸。
三、自發性氣胸的臨床表現
1. 胸痛 胸痛是自發性氣胸常見的癥狀之一,通常表現為突然發作的尖銳刺痛或撕裂樣痛,疼痛部位多在患側胸部,可向肩部、背部或腹部放射。胸痛的程度因人而異,有的患者疼痛較為劇烈,難以忍受,而有的患者則可能僅有輕微疼痛或不適感。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2. 呼吸困難 隨著胸腔內氣體的增多,肺組織被壓縮,患者會逐漸出現呼吸困難的癥狀。呼吸困難的程度與氣胸的嚴重程度相關,輕度氣胸患者可能僅在活動后感到氣短,而重度氣胸患者可能在靜息狀態下就會出現明顯的呼吸急促、喘息,甚至口唇發紺等缺氧表現。
3. 咳嗽 部分患者可能會伴有咳嗽,多為刺激性干咳。這是因為胸腔內氣體刺激胸膜或氣管所致。同時,咳嗽可能會加重胸痛和呼吸困難。
四、自發性氣胸的診斷與治療
診斷 自發性氣胸的診斷主要依賴于胸部X線檢查、胸部CT檢查、氧飽和度監測、胸腔積液分析和肺功能測試。①胸部X線檢查:是常規用于檢測肺部異常的方法,可顯示是否有氣體進入胸膜腔;②胸部CT檢查:能提供更為詳細的解剖信息,幫助確定是否存在氣胸及其嚴重程度;③氧飽和度監測:可以評估肺部血流和氧氣交換情況,輔助診斷氣胸;④胸腔積液分析:可用于鑒別是否為感染導致的氣胸,以及判斷恢復情況;⑤肺功能測試:有助于了解肺部受損程度及管理氣胸后的恢復進程。
治療 自發性氣胸的治療原則主要包括排除胸腔氣體、閉合漏口、促進患肺復張、消除病因及減少復發。①對于少量氣胸(肺組織壓縮比例小于20%)且癥狀較輕的患者,可以采取非手術治療,措施包括臥床休息、吸氧等。通過臥床休息、減少活動,降低胸腔內壓力的波動,有利于破裂口的自行閉合。吸氧可以提高血液中的氧分壓,促進胸腔內氣體的吸收。一般情況下,經過1~2周的非手術治療,氣胸可自行吸收。②對于中等量氣胸(肺組織壓縮比例在20%~50%)或經非手術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采用胸腔穿刺抽氣。③對于大量氣胸(肺組織壓縮比例大于50%)、張力性氣胸或經胸腔穿刺抽氣后復發的患者,通常需要進行胸腔閉式引流。④對于復發性氣胸或經非手術治療無效的患者,還可考慮手術治療,如瘺管修補、胸膜剝離或肺切除術等。
五、自發性氣胸的預防與自我管理
預防自發性氣胸的關鍵在于避免誘發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是首要任務,吸煙會對肺部造成慢性損傷,增加自發性氣胸的發病風險。同時,應避免劇烈運動和過度用力,如舉重、屏氣等,以減少肺部壓力。保持健康的體重,加強營養飲食,增加蛋白質和維生素的攝入,有助于增強肺部抵抗力。對于患有慢性肺部疾病的人群,應積極治療并控制病情,以有效預防氣胸的發生。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此外,定期進行體格檢查,特別是肺功能檢測,對于有家族史或患慢性肺病的人群尤為重要。這有助于發現潛在問題并及時采取措施,將自發性氣胸的風險降至最低。
自發性氣胸雖然會給患者帶來突然的不適和困擾,但只要我們了解它的相關知識,做到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就能夠有效地應對這一疾病,讓每一次呼吸都充滿自由和活力!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