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體重管理”成為全民關注的社會議題,體重管理食品形成新的市場。代餐食品、營養補充劑、功能性飲料等產品層出不窮,益生菌、藥食同源成分、超級食物也被納入體重管理食物的成分表。

熱門成分追崇天然健康

全球肥胖問題日益嚴重,中國18歲及以上的成年人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也在持續上升。食品行業垂直數據服務平臺FDL的報告顯示,在體重管理方面,36%的受訪者自覺超重,70%有體重管理意識。減重人群不滿足于單一的節食或運動方式,同樣注重通過飲食調節來實現健康減重。

“戒不掉”巧克力的人用燕麥蛋白谷物棒代餐,解饞低負擔;沖一杯復合益生菌粉末取代“小甜水”,酸酸甜甜還能養護腸道——2025年,體重管理食品市場呈現出多樣化和個性化的發展趨勢。從產品類型上看,代餐食品、營養補充劑、功能性飲料等產品層出不窮。代餐粉、代餐奶昔等產品因其方便快捷的特性,受到不少上班族和學生的喜愛;富含膳食纖維、蛋白質等營養成分的營養補充劑,則能夠滿足減重期間的營養需求。

如今的食品市場,用代糖取代食糖已不罕見,魔芋、藜麥、鷹嘴豆面粉等低碳飲食不再“小眾”,橄欖油、椰子油成了優質脂肪的代表,啤酒花、扶桑花、白蕓豆等提取物真能抑制食欲還是“智商稅”成為熱議話題。

2025年,這些體重管理食品更加注重天然、健康和功能性。許多產品開始添加一些具有特殊功效的成分,如左旋肉堿、綠茶提取物、膳食纖維等,這些成分能夠幫助提高新陳代謝、抑制脂肪吸收、增加飽腹感,輔助實現減重的目標。

一些新興的成分也逐漸應用于體重管理食品中。益生菌、益生元等成分能夠調節腸道菌群,改善腸道健康,進而影響體重;GLP-1類似物等成分則能夠調節血糖水平,減少饑餓感,為糖尿病患者和減重人群提供幫助。

藥食同源賦能體重管理

烏梅、酸棗仁、靈芝、雞內金、茯苓等源自東方古老智慧中的“藥食同源”成分,在體重管理食品中收獲高熱度,荷葉、玉米須、冬瓜皮則是熱門的中式養生成分——在中醫藥幾千年的發展中,對于肥胖的病因、用藥已經有了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隨著人們對中醫養生的認同增強,市場上藥食同源相關產品激增,滿足多樣化人群和不同生活場景下的健康需求。如新品咖啡不光“卷”咖啡豆,還會加入黑胡椒提取物、桑葉提取物等成分,搭配姜黃、肉桂、赤小豆等藥食同源食材,助力燃脂代謝;植物蛋白奶昔中添加了馬黛茶,能夠抑制脂肪的合成和積累,促進脂肪的分解和代謝。

來自西方的“超級食物(Superfoods)”,其受歡迎程度不遑多讓。這一概念是指富含高濃度維生素、礦物質、抗氧化劑、膳食纖維或特定功能成分等營養成分的天然食物,具有顯著的健康益處,被認為比普通食物更具功能性。如今,奇亞籽、牛油果、燕麥、堅果等食物已經受到廣泛認可,被應用于體重管理食品中,羽衣甘藍、姜黃、甜菜根等成分熱度高漲,具有成為下一個“爆款”的潛力。

消費者不信廣告信評價

高纖燕麥麩皮、全谷物面包是否已經悄悄占據了你的早餐餐桌?低GI(血糖生成指數)食品和全谷物食品在2025年成為體重管理食品市場的新寵。低GI食品能夠緩慢釋放能量,避免血糖的快速上升和下降,從而減少脂肪的堆積,同時還能提供持久的飽腹感。燕麥、糙米、全麥面包等低GI食品,因其健康、營養的特點受到青睞。

全谷物食品則因其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成為健康飲食的代表。研究顯示,全谷物的攝入能夠降低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疾病的風險。越來越多的體重管理食品開始采用全谷物作為原料,如全麥代餐粉、全谷物能量棒等。

當然,人們在選擇體重管理食品時,并不會輕易相信廣告宣傳,大家會關注產品的成分、功效和安全性,通過網絡、社交媒體等渠道,深入了解產品的相關信息。數據顯示,73%的消費者在購買體重管理食品前會查看產品成分表,62%的消費者會關注產品的功效評價。

文/本報記者陳斯

來源: 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