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類動物多為雌雄異體,但雌雄同體的種類也相當普遍。雌雄同體種類在無板綱、瓣鰓綱和腹足綱中十分普遍,它們具有精子、卵子相并發育的精卵巢。
貝類動物雖區分為雌雄異體和雌雄同體,但這種區分并不是恒定不變的,雌雄異體的種類可以發生性逆轉而互換性別,雌雄同體種類也能因性變而成為雌雄異體。
01性變現象何以產生?
迄今這仍是一個不解之謎。許多學者的意見頗不一致,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
1.水溫:根據實驗,貽貝的性變與水溫有關。月平均水溫為13.2-19.9℃時,雄性個體比例高;當月平均水溫升高至20-29.3℃時,兩性比例接近。水溫下降時,雄性個體又增高。由此看出,水溫低雄性個體占優勢。
2.代謝物質:牡蠣的性別有兩種相,體內蛋白質代謝旺盛時,雌性相占優勢;體內碳水化合物特別是糖原代謝旺盛時,雄性相占優勢。
3.營養條件:在養殖場作比較試驗,發現在優越環境條件下,雌性牡蠣占優勢,而在營養條件差時,雄性牡蠣占優勢。
4.雄性先熟:有學者認為,營養條件不是決定牡蠣性別的因素,而是由于雄性先熟現象所導致。如僧帽牡蠣幼齡時都是雄性,即使在優良的營養條件下也是如此。這是因幼齡牡蠣的生殖腺都是兩性的,它們的性別是傾向于可以變換的狀態,但一般情況下,由于精子形成快,因此在第一次性成熟時常表現為雄性。而在生殖季節過后,又恢復到兩性狀態。第二年表現出何種性狀,才由營養條件決定。營養條件優越時,長得大而肥,刺激卵原細胞形成和生長,抑制精原細胞形成,結果使雌性牡蠣比率增高。
5.寄居蟹:有學者發現,僧帽牡蠣的外套腔中常有豆蟹寄居,而凡被豆蟹寄居的牡蠣,其雄性個體顯著增多,由此說明寄居蟹與性變有關。 總之,貝類本身的遺傳基因對性別的轉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外界環境條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性轉變,而不能決定性轉變。
02扒一扒這些神奇的貝類生物
北美洲沿海生長著一種有趣的大西洋扁貝,雄性扁貝在水底漫游,直到最后找到了合適的配偶。這時,它就伏在雌性扁貝的背上。沒過多久,雄性扁貝就會失去生殖器而完全變成雌性扁貝。以后,另一只雄性扁貝又會伏到它的身上,再轉化成雌性。 這種交配過程形成一種塔狀的扁貝鏈,下面一層層都是雌性,最頂上一層雄性扁貝,這一結構會越筑越高。在水底四處游蕩的全是雄性扁貝,而雌性扁貝則一天到晚一動不動地伏在水底下。
歐洲扁蠣是最典型的兩性動物,它們輪流擔任兩性角色:先是雄性,然后是雌性。它們之所以能這樣做是因為體內長著雌雄兩種生殖器官,這種雄-雌交替的過程稱之為"節奏性連續雌雄同體"。 生活在英國周圍的扁蠣,它們年復一年地輪流擔任兩性角色;然而生活在較為溫暖的地中海中的扁蠣,卻能在同一季節里同時承擔雌雄兩種角色。這種歐洲扁蠣長著十分堅硬的外殼,不易受到攻擊。它們只在滿月或新月后交配,與其說是由于春潮還不如說是春天困倦感的緣故。
海兔,又稱海蛞蝓,但海兔既不是兔也不是蛞蝓,屬于淺海生活的貝類,因其頭上的兩對觸角突出如兔耳而得名,是軟體動物家族中的一個特殊的成員。 海兔是雌雄同體的生物,雌雄兩個生殖孔間有卵精溝相連。通常總是幾個甚至十幾個海兔聯體、成串地交合,一只海兔身上趴著另一只海兔,后者身上又趴著另一只,有時,整整一打海兔在玩這種疊羅漢把戲。
......
每次看到這些神奇的生物
總是讓人大開眼界
令人不由自主地感嘆一句
世間萬物,無奇不有!
來源: 貝殼紅、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