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 麗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審核:李長民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主任醫師

梅花,是美麗高潔的象征,令人神往;梅毒,僅一字之差,給人的印象卻千差萬別,是令人無限煩惱的存在。世界衛生組織于2024年5月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每年梅毒的新增患者超過1200萬!那么,在談“梅”色變的今天,你又真的認識、了解梅毒嗎?接下來我就帶大家全方位了解梅毒的相關知識。只有充分了解它,才能知道怎樣遠離甚至消滅它,畢竟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嘛!

1.什么是梅毒?

梅毒,英文名稱是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體(又名“蒼白螺旋體”)感染人體所引起的一種系統性、慢性傳染病,可引起人體多系統多器官的損害,產生多種臨床表現,導致組織破壞、功能失常,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梅毒螺旋體在體外干燥條件下不宜生存,一般消毒劑及肥皂水均可殺滅。但其耐寒能力強,在4 ℃的環境下可存活3天;在-78 ℃的環境下保存數年,仍具有傳染性。

圖1 鏡下梅毒螺旋體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2 梅毒是怎樣傳播的?

(1)直接接觸傳播:性接觸是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未經治療的患者感染后1年內傳染性最強。隨病程的延長,傳染性逐漸減弱,病程超過4年者基本無傳染性。

(2)間接接觸傳播:少數患者可因醫源性途徑、接吻、哺乳、衣褲、被褥、浴具等直接接觸皮膚黏膜而感染。

(3)血液傳播:通過輸入具有傳染性梅毒患者的血液而感染。

(4)垂直傳播:患梅毒的孕婦即使病期超過4年,梅毒螺旋體仍可通過胎盤傳染給胎兒,引起先天梅毒,一般先天梅毒兒占死胎30%左右。

3. 得了梅毒會有怎樣的表現?

梅毒的潛伏期約為2~4周。不同時期的臨床表現各異。

(1)一期梅毒:主要表現為硬下疳,多見于外生殖器等性接觸部位。起初表現為小丘疹,逐漸發展為直徑約1~2 cm的圓形或橢圓形淺在性潰瘍,界限清楚、邊緣略隆起,潰瘍面清潔;一般為單發;觸摸呈軟骨樣硬度;無明顯疼痛或觸痛。

硬下疳也可不典型,或可因為繼發細菌感染,表現為自覺疼痛、多個潰瘍、深或大的潰瘍、潰瘍面有膿性滲出物、觸之不硬等。腹股溝或患部周圍淋巴結腫大,可為單側或雙側,無痛,相互孤立而不粘連,質硬,不化膿破潰,其表面皮膚無發紅、發熱的表現。

圖2 硬下疳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2)二期梅毒:主要變現為皮損,呈多形性,可模擬各種皮膚病皮損,包括斑疹、斑丘疹、丘疹、丘疹鱗屑疹及膿皰疹等,常對稱發作;掌跖部易見暗紅斑及脫屑性斑丘疹;外陰及肛周可見濕丘疹及扁平濕疣;皮損一般無自覺癥狀,也可有瘙癢;口腔可發生黏膜斑或可有生殖器部位黏膜斑;可發生蟲蝕樣脫發。二期復發梅毒,皮損局限,數目較少,形態奇異,常呈環狀、弓形或弧形。全身淺表淋巴結可腫大。可出現梅毒性骨關節損害、眼損害、神經系統及其他內臟損害等。

圖3 丘疹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3)三期梅毒:主要表現為永久性皮膚黏膜損害,愈后留有瘢痕。

皮膚黏膜損害表現為頭面部及四肢伸側的結節性梅毒疹,大關節附近的近關節結節,皮膚、口腔、舌咽樹膠腫,上腭及鼻中隔黏膜樹膠腫可導致上腭及鼻中隔穿孔和馬鞍鼻。也可發生骨梅毒及其他內臟梅毒,累及骨骼及關節、呼吸道、消化道、肝脾、泌尿生殖系統及內分泌腺等。

圖4 結節梅毒疹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4. 如不慎接觸了梅毒病原體,我們又應該怎么做?

盡快前往醫院進行檢查。如果血清梅毒螺旋體抗體為陽性,只要早發現,全程按照醫囑規范且不中斷治療,梅毒是可以被治愈的。

5. 對于梅毒這種疾病,國家采取了哪些預防和防控措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將梅毒列為乙類傳染病,并采取了以下預防和防控措施來降低梅毒的傳播風險。

(1)加強宣傳教育:通過廣泛宣傳梅毒的危害、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提高公眾對梅毒的認識和防范意識。

(2)早期發現和治療:醫療機構應加強對梅毒的監測和診斷能力,確保早期發現梅毒患者并及時進行治療,以減少傳染源。

(3)控制傳播途徑:加強對性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等梅毒傳播途徑的控制,如推廣使用安全套。規范采供血行為等。

(4)保護易感人群:對高危人群進行定期檢測和干預,以降低梅毒在這些人群中的傳播風險。

梅毒并非遙不可及的疾病,它離我們的日常生活可能比想象中更近。為了有效預防,我們每個人都應養成并堅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不安全性行為,保持固定的性伴侶關系,并注重個人衛生。提高健康防護意識,是遠離這類疾病困擾的關鍵。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