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谷 穎 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

審核:沈彩云 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 主任醫師

高血壓,這個曾經的“老年病”,如今正逐漸侵蝕著中青年人群的健康。數據顯示,我國30~59歲中青年人群高血壓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且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較低,成為威脅健康的“隱形殺手”。幸運的是,運動干預作為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幫助中青年高血壓患者控制血壓,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提高生活質量。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一、運動如何影響血壓?

運動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降低血壓。

1.增強血管彈性 運動可以增強血管壁的彈性和擴張能力,使血管更健康,從而降低血壓。

2.改善血液循環 運動可以增強肌肉泵功能,促進血液循環,降低外周阻力,使血液更容易流動。

3.訓練心臟 運動可以訓練心臟,使其更有效率地泵血,降低靜息心率,從而降低血壓。

4.緩解壓力 運動可以釋放內啡肽,幫助緩解壓力,降低交感神經活性,從而降低血壓。

二、中青年高血壓患者建議的運動類型有哪些?

多種運動方式都對防治高血壓有積極作用,我們將常見的運動分為以下3類。

1.有氧運動 頻率為每周進行5~7次,累計時間為150~30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無運動習慣的人,應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時間。可以通過心率、主觀用力感覺或講話測試來確定是否為中等強度的運動。①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80%;②主觀感受:有點吃力(不輕松,但也不很用力);③講話測試:可以正常節奏說話,但不能唱歌。運動方式包括快走、慢跑、騎車、游泳、爬樓梯、跳舞及球類活動等。

2.抗阻訓練 頻率為每周2~3次,每次2~4組,每組8~12次,要訓練到全身主要大肌群。同一部位肌肉訓練,至少間隔1天。從中等強度開始,即每組動作重復8~12次后,身體感覺吃力。運動方式包括身體自重訓練(如平板支撐、俯臥撐),使用彈力帶、抗阻健身器械及舉啞鈴等。

3.柔韌性訓練 靜態或動態拉伸至感覺緊張或輕度不適。每周2~3次,每次拉伸10~30秒,每個動作重復2~4次,每個動作的總拉伸時間至少60秒。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三、如何進行有效的運動干預?

1. 循序漸進 不要剛開始就進行高強度或長時間的運動,而是逐步增加運動強度和頻率。例如,可以從每周進行2~3次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開始,再逐步增加運動時間和強度至每周至少150分鐘。

2. 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不同的運動方式對身體的刺激不同,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和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喜歡跑步的人可以選擇慢跑或快走,而喜歡騎車的人可以選擇騎車。

3. 控制運動時間 避免進行過長的運動,以免造成身體疲勞和損傷。一般來說,每次運動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

4. 休息和恢復 運動后需要充分休息和恢復,以避免身體疲勞和損傷。可以進行一些輕松的拉伸運動或放松練習幫助身體恢復。

四、如何規避運動風險?

1. 運動前評估:運動前應進行體質測定和醫學檢查,確保運動安全。

2. 關注身體信號 在運動過程中,如果出現胸痛、心悸、頭暈和呼吸困難等癥狀,務必立即中止運動,并盡快接受醫學檢查。

3. 選擇合適的時間 避免在服用降壓藥后的高效峰值時段進行運動訓練,并在正式運動結束后繼續保持5分鐘左右的低強度運動,使運動中升高的血壓緩慢地下降,防止血壓驟降。

4. 注意運動環境 選擇光線充足、地面平整的地方進行運動。

5. 預防運動損傷 運動前要進行熱身和拉伸運動,避免運動損傷。

運動是中青年高血壓患者控制血壓,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通過運動干預,控制血壓,遠離“高壓線”,擁有健康的生活!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