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農村,老家山腳下的樹林總帶著股熟悉的潮濕氣息,正當我彎腰穿過橫斜交錯的樹枝,手臂被帶刺的藤蔓輕輕刮過,就在撥開最后一簇灌木的瞬間,那片羽狀復葉撞進眼簾 —— 驚喜的喊“甜草根”!甘草細長的莖稈微微蜷曲著,夾雜著其他植物,努力朝著有光的方向生長,不留意真的不容易被發現。看著熟悉的植物,兒時的記憶突然浮現。

小時候總跟著爺爺鉆進這片林子,每當瘋跑累了,爺爺就會用隨身的小鏟子挖出幾截甘草根莖,在溪水邊洗凈后分給我們。塞進嘴里的瞬間,清甜的汁水在舌尖炸開,比商店里的糖果更讓人著迷。

那時只當它是解饞的寶貝,卻不知這不起眼的草根,竟是傳承千年的“百草之王”——甘草。俗話說“良藥苦口”,但是,甘草的甜分卻比蔗糖還高。

甘草的基本檔案

甘草,別名:甜草根、甜草、冰糖草、國老、甜根子等,是豆科甘草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與根狀莖發達、粗壯,外皮褐色,有特殊甜味。葉片橢圓形,奇數羽狀復葉,小葉兩面均密被黃褐色腺點及短柔毛,邊緣全緣或微呈波狀。花期6~8月,總狀花序腋生,花萼鐘狀;花冠紫色、白色或黃色;果期7~10月,莢果彎曲呈鐮刀狀或呈環狀,密集成球,密生瘤狀突起和刺毛狀腺體。

甘草偏愛喜光照充足、降雨量少,冬夏季和晝夜溫差大的生態環境,具有喜光、耐旱、耐熱、耐鹽堿及耐寒的特性。

甘草的藥用價值

甘草,穿梭在中醫藥的歷史長河中,始終是熠熠生輝的存在。甘草的根及根狀莖可供藥用,有益氣、解毒、調和諸藥等功效。野生甘草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神農本草經》將它奉為上品,無數經典藥方里都有它調和諸藥的身影。甘草就像一位深諳處世之道的智者,協調著方中各味藥材的 “脾氣”,讓藥效相輔相成,發揮出最佳的治病養生功效。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雖然甘草好處多多,但每個人身體狀況不同,用藥也不同。民間也有因使用不當或過量食用,引發的健康問題。所以如需藥用,還需咨詢專業醫生,切不可擅自使用。

甘草的傳說

山村里流傳著不少與甘草相關的傳說。據說從前有位樵夫,在山中迷路數日,饑寒交迫時發現了甘草,靠著嚼食甘草根莖不僅充饑,還治好了身體不適。后來樵夫將這個植物帶回村子,甘草便成了村民們應對常見病癥的 “土藥方”。這些故事口口相傳,更是讓甘草在村里人的心中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很多年已經不見野生甘草了,詳細詢問才知道,這片樹林的甘草并非野生,而是前幾年村里人種植的。可隨著外出務工的人越來越多,現已經無人打理。如今,樹林深處變成了甘草偏愛的 “隱秘家園”,漫射的陽光恰到好處,常年濕潤的腐殖質土壤松軟肥沃,既保持著適宜的濕度,又有著良好的透氣性。這些甘草卻憑借頑強的生命力,在林間野蠻生長,倒也延續了曾經的生機。

來源: 公眾號:小尤土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