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不少人認為只要躲在室內,避開烈日炙烤,就能遠離中暑風險。然而,室內并非絕對的“避暑保險箱”,在特定情況下,室內中暑的情況時有發生。高溫悶熱的環境、不良的生活習慣,都可能讓你在不知不覺中中招。
為什么室內也會中暑?
(一)悶熱環境
當室溫>32℃、濕度>60%時,人體汗液難以蒸發,散熱受阻,體溫調節失衡。
(二) 高危場所
未開空調的朝西房間、閣樓、廚房、浴室、地下室等。
(三)特殊人群風險高
老人(體溫調節能力差)、嬰幼兒(汗腺未發育完全)、慢性病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孕婦更易中暑。
(四)錯誤行為加劇風險
x 為“省電”不開空調
x 長時間關窗
x 過量喝冰水(導致血管收縮,反而不利散熱)。
室內中暑的癥狀和室外中暑類似,早期可能表現為口渴、多汗、頭暈、注意力不集中,隨著癥狀加重,會出現體溫升高、面色潮紅或蒼白、惡心嘔吐、脈搏加快等。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并采取措施,嚴重時可能發展為熱射病,出現意識模糊、抽搐甚至昏迷,危及生命。
那么,在夏季該如何預防室內中暑呢?
首先,要保持室內良好的通風,即使開空調,也應定時開窗換氣,每天至少通風 2 - 3 次,每次 15 - 30 分鐘,讓新鮮空氣進入室內,改善空氣質量。
其次,合理使用降溫設備,根據室內空間大小選擇合適功率的空調,并定期清洗空調濾網,保證制冷效果;也可以搭配使用風扇,加速空氣流動,增強人體汗液蒸發,達到降溫目的。
再者,要及時補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可多喝白開水、淡鹽水或綠豆湯等防暑飲品。
同時,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長時間處于高溫環境中,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更要格外注意室內環境溫度和自身身體狀況。
注:圖片源自網絡,僅作為科普素材,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來源: 科普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