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園或小區健身場所,你是否看過這樣一幕:幾位銀發老人背靠大樹,有節奏地用背部撞擊樹干,動作或輕緩或有力,神情悠然自得。這種看似奇特的“撞樹”行為,在老年人中頗為流行,甚至被戲稱為公園里的“隱藏健身項目”。

為什么這么多老年人對“撞樹”情有獨鐘?這一行為究竟是科學養生,還是盲目跟風?

老年人喜歡“撞樹”,有這些原因:

1.傳統養生觀念的延續

在中醫理論中,人體背部有膀胱經和督脈,輕輕拍打或撞擊被認為可以“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許多老年人受傳統養生文化影響,認為撞樹類似于“拍打療法”,能緩解腰背酸痛、改善血液循環。

2.低成本、易操作的“自我按摩”

相比專業的按摩或理療,撞樹無需花錢,且操作簡單。老年人通過撞擊樹干,可以刺激背部肌肉和穴位,產生類似按摩的效果,讓身體感到放松。

3.社交與從眾心理

在公園里,撞樹常常成為一種“集體活動”。看到別人做,自己也會跟著嘗試,甚至形成固定的“撞樹小組”,兼具鍛煉和社交功能。

4.心理安慰效應

許多老年人患有慢性疼痛或關節問題,撞樹后可能因局部刺激產生短暫的舒適感,誤以為這種方法有效,從而形成習慣。

但是,要注意的是,目前沒有權威醫學研究證明撞樹有明確的健康益處,“撞樹” 并非適合所有老年人,也存在一定的健康風險。

樹木表面粗糙不平,撞擊時若姿勢不當,容易造成皮膚擦傷、軟組織挫傷;

對于患有嚴重骨質疏松的老人,撞擊可能導致骨折;

有心臟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的患者,劇烈撞擊還可能誘發心血管意外。

有沒有其他更安全的運動方式代替“撞樹”?當然有!

用按摩棒、筋膜槍或橡膠拍打器,比直接撞樹更安全可控。

同時,可以選擇溫和的運動方式,比如太極拳、八段錦、散步、快走、拉伸等。

注:圖片源自網絡,僅作為科普素材,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來源: 科普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