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飯要趁熱吃”的習慣?
也常以咸菜下飯?
一些看似平常的飲食習慣
可能悄悄在體內埋下“定時炸彈”
前不久
在泉州市第一醫院
50歲的王先生被確診食管癌
萬萬想不到,“元兇”竟是
自己30年雷打不動的
飲食習慣……
世界衛生組織(WHO)2024年最新發布的全球癌癥報告顯示,食管癌已成為全球第六大高發癌癥,而中國食管癌發病率居全球首位,每年新增病例超過32萬例,占全球總病例的53%。其中福建省是我國食管癌高發區之一。“那口饅頭,突然就咽不下去了?!蓖跸壬@樣描述最初的癥狀。起初他以為只是“上火”,然而,隨著癥狀持續加重,王先生變得連稀粥都吞咽困難。
經人介紹,王先生來到泉州市第一醫院胸外科找到主任醫師陳劭賡,經過胃鏡檢查后,一個令人心碎的結果擺在眼前:食管中段鱗狀細胞癌,已屬中晚期。
令人扼腕的是,陳劭賡追問病史時發現,**王先生每天都要喝滾燙的濃茶,還酷愛咸菜配粥。**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習慣,卻是王先生患病的“元兇”。目前,王先生正在進一步接受治療中。
這些飲食習慣的背后
藏著食管癌大隱患
陳劭賡告訴記者,這幾種飲食習慣會帶來健康風險。
隱患一:趁熱吃
王先生每天都要飲用數杯剛沏好的熱茶(溫度常超70℃)。65℃以上的熱飲或食物已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列為2A類致癌物。食管黏膜反復被高溫燙傷,在修復與損傷的循環中,癌變風險悄然累積。
隱患二:咸菜配隔夜菜
常年以咸菜、腌魚佐餐。這類食物富含亞硝酸鹽,可在體內可轉化為強致癌物亞硝胺。剩菜存放時間越長,亞硝酸鹽含量越高。
隱患三:吃飯過快
王先生坦言自己吃飯很快,經常“囫圇吞棗”。食物未經充分咀嚼,粗糙食團反復摩擦食管,造成微小損傷,為癌變埋下隱患。
守護食管,從改變小習慣開始
一、給食物“降溫”時間:熱茶熱湯,多晾幾分鐘再入口,60℃以下更安全?;疱?、熱粥尤需警惕。
二、向腌制品說“不”:對咸菜、臘肉、咸魚等淺嘗輒止。對霉變食物,尤其是花生、玉米,要堅決丟棄。
三、咀嚼是金:每口食物咀嚼20-30次,讓食糜細膩順滑,減輕食管負擔。
四、多吃蔬果:每日一斤新鮮蔬菜、半斤水果。其中的維生素、抗氧化劑是食管的天然“防護服”。
五、戒煙限酒:煙酒是食管的“腐蝕劑”,煙草中致癌物直接刺激食管黏膜;酒精(尤其高度酒)損傷黏膜屏障。
六、高危人群,主動篩查:40歲以上,有食管癌家族史、長期吸煙飲酒、愛吃燙食腌食、來自高發地區者,即使無癥狀,也應定期胃鏡檢查。
來源: 福建衛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