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馮佳樂 深圳市兒童醫院

審核:吳澤斌 深圳市兒童醫院 副主任醫師

耳朵,是我們聆聽世界的重要器官。對于活潑好動、充滿好奇心的孩子來說,耳朵的健康更是不容忽視。然而,兒童的耳部結構尚未發育完全,免疫系統相對薄弱,很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襲。其中,急性中耳炎是兒童耳部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兒童急性中耳炎的世界,了解它的信號、成因以及護理方法,幫助孩子們遠離耳部疾病的困擾。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一、認識急性中耳炎:小耳朵為何“鬧脾氣”?

急性中耳炎是一種常見的耳部感染性疾病,主要發生在中耳部位。中耳是位于鼓膜和內耳之間的一個充氣腔室,它通過咽鼓管與鼻咽部相連。這種結構使得中耳容易受到病原體(如細菌、病毒)的侵襲,尤其是在兒童時期。

兒童的咽鼓管相對較短、寬且平直,這使得鼻咽部的病原體更容易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引發感染。此外,兒童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抵抗力相對較弱,也更容易受到感染的侵襲。常見病因包括上呼吸道感染繼發、過敏因素等。 例如,當孩子感冒時,鼻腔內的病原體很容易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引發急性中耳炎[1]。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一)急性中耳炎的常見病因

1. 上呼吸道感染

這是急性中耳炎最常見的誘因。當孩子感冒時,鼻腔和咽部的病原體(如細菌或病毒)會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引發感染。據統計,約70%的急性中耳炎發生在感冒后。

2. 過敏因素

過敏性鼻炎、哮喘等過敏性疾病也可能誘發急性中耳炎。過敏反應會引起鼻腔和咽部黏膜的水腫,導致咽鼓管堵塞,中耳內的壓力失衡,分泌物引流不暢,從而增加感染風險。

3. 不良習慣

長時間使用耳塞、頻繁掏耳朵、游泳時耳部進水等,都可能破壞耳道皮膚屏障或影響耳道自潔功能,增加感染的風險。

(二)急性中耳炎的信號:小耳朵的“求救”表現

急性中耳炎的癥狀因年齡和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幾種表現:

1. 耳痛

這是最常見的癥狀,尤其在夜間更為明顯。孩子可能會用手抓耳朵,表現出煩躁不安、哭鬧不止。對于較小的嬰兒,家長可能會發現他們頻繁搖頭或用手抓耳朵。

2. 發熱

急性中耳炎常伴有發熱,體溫可能達到38℃甚至更高。發熱是身體對感染的一種免疫反應,但高熱也可能導致孩子出現明顯不適,需要引起家長的重視。

3. 聽力下降

由于中耳內積液或感染,聲音傳導受阻,孩子可能會出現聽力下降的情況。例如,孩子可能會對聲音反應遲鈍,或者在看電視時需要調高音量。

4. 耳部流膿

在一些嚴重的情況下,中耳內的膿液可能會通過鼓膜穿孔流出。如果發現孩子耳部有膿性分泌物流出,應立即就醫。

5. 其他癥狀

還可能包括惡心、嘔吐、食欲缺乏、睡眠不安等。這些癥狀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日常生活。

(三)急性中耳炎的高危人群

雖然任何年齡的孩子都可能患急性中耳炎,但以下幾類兒童更容易發病:

1. 嬰幼兒

由于他們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且咽鼓管結構特點使得感染更容易發生,因此嬰幼兒是急性中耳炎的高危人群。

2. 過敏體質兒童

如果孩子本身有過敏性鼻炎、哮喘等過敏性疾病,患急性中耳炎的風險也會增加。

3. 反復呼吸道感染兒童

反復上呼吸道感染會導致咽鼓管反復堵塞,增加中耳感染的機會。

4. 游泳活動頻繁的兒童

如果游泳時耳部進水,且沒有及時清理,也可能增加急性中耳炎的風險。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二、護理與治療:如何安撫“鬧脾氣”的小耳朵?

當孩子出現急性中耳炎的癥狀時,家長應保持冷靜,及時就醫。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可以通過一些護理方法幫助孩子緩解癥狀,促進康復。

(一)家庭護理:為孩子創造舒適的康復環境

1. 保持耳部清潔

在醫生的指導下,可以使用蘸有溫水的干凈棉簽輕輕擦拭外耳道的分泌物,但切勿自行深入清潔耳道或清理中耳內的膿液,以免加重感染或損傷。

2. 緩解耳痛

可以使用熱敷的方法緩解耳痛。用溫熱的毛巾敷在孩子的耳部(注意溫度,避免燙傷),每次敷10~15分鐘,每天多次。熱敷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3. 保持室內濕度

使用加濕器保持室內濕度在40%~60%,避免空氣過于干燥。干燥的空氣會加重鼻腔和咽部的不適,從而影響咽鼓管的通暢。

4. 注意休息

確保孩子有充足的休息時間,避免過度勞累。休息有助于身體恢復。

5. 飲食調理

給孩子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膩的食物。多喝水,保持大便通暢。

(二)藥物治療: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急性中耳炎的治療需要根據病因和癥狀進行針對性的藥物治療。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治療方法:

1. 抗生素治療

如果急性中耳炎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醫生通常會開具抗生素。家長應嚴格按照醫生的指示給孩子服藥,即使癥狀有所緩解,也要完成整個療程,以確保感染完全治愈,防止復發或產生耐藥性。

2. 退熱鎮痛藥

對于發熱和耳痛明顯的兒童,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退熱鎮痛藥,如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這些藥物可以緩解疼痛和降低體溫。

3. 鼻腔用藥

如果孩子的鼻腔堵塞嚴重,影響咽鼓管的通暢,醫生可能會建議使用生理性海水噴鼻劑或減充血劑(遵醫囑短期使用)。這些方法可以幫助緩解鼻腔黏膜的水腫,促進咽鼓管的通暢[2]。

4. 耳部滴劑

在鼓膜完整的前提下,醫生可能會開具耳部滴劑來緩解耳部的炎癥。使用耳部滴劑時,應嚴格按照醫生的指示操作。

(三)預防措施:守護孩子的耳部健康

預防急性中耳炎的關鍵在于減少感染的機會,增強孩子的免疫力。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預防措施:

1. 預防呼吸道感染

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是急性中耳炎最常見的誘因。家長應注意孩子的保暖,避免讓孩子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勤洗手,避免去人群密集場所。

2. 正確擤鼻涕

教會孩子正確的擤鼻涕方法,避免用力過猛。可以先按住一側鼻孔,輕輕擤另一側的鼻涕,然后再換另一側。用力擤鼻涕可能增加病原體進入中耳的風險。

3. 避免耳部進水

游泳或洗澡時,應盡量避免耳部進水。可以使用合適的耳塞防止水進入耳內。若進水,可將頭側向該耳,單腳跳躍,促使水流出,或用干凈棉簽吸干外耳道口的水分(勿深入)。

4. 增強免疫力

通過合理飲食、充足睡眠和適量運動,增強孩子的免疫力。保證營養均衡。

5. 避免二手煙

二手煙暴露會增加兒童患急性中耳炎和復發的風險,應讓孩子遠離吸煙環境。

6. 定期體檢與及時就醫

定期關注孩子聽力及耳部情況。如果孩子有反復發作的中耳炎,應咨詢醫生是否需要進一步的檢查或治療。

參考文獻:

[1]中華護理學會. (2024). 《兒童急性中耳炎護理實踐指南》

[2]陳惠球,黃晶晶,李慧敏,等. 自護關鍵詞鏈接法在分泌性中耳炎患兒家庭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24):3327-3329.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