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文婷 湖北省婦幼保健院

審核:鄭 潔 湖北省婦幼保健院 主任醫師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里,技術總是在不斷進步,新技術往往比舊技術好,舊技術往往會被淘汰。但在試管嬰兒技術領域,這種觀點并不準確。接下來,我將從專業角度為大家詳細解讀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幫助大家正確認識到:選擇試管嬰兒技術,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一、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第一代試管嬰兒技術):“自主結合”的自然之道

在輔助生殖技術這個大家庭里,第一代試管嬰兒技術可是當之無愧的“元老”,它的學名叫作“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這項技術為飽受生育困擾的家庭點亮了一盞希望之燈。有的女性輸卵管出現問題,原本作為精子與卵子相遇的“鵲橋”,卻因為堵塞、粘連,讓精卵難以相見;另外,子宮內膜異位癥也會讓子宮及盆腔內部環境變得亂糟糟,影響胚胎著床。

當采用第一代試管嬰兒技術時,取卵后的4~6小時,一場特別的“約會”就開始啦。我們把精心優化處理過的精子和卵子一起放進培養皿,這個培養皿就成了它們浪漫的“愛情小天地”。在這兒,精子就像活力滿滿的“游泳健將”,靠著自己的本事,努力突破卵細胞那層透明的“保護罩”——透明帶,和卵子成功結合,形成受精卵。之后,我們繼續培養受精卵,它就像一顆神奇的種子,不斷生長發育,從兩細胞到四細胞,再到八細胞胚胎,最后成長為囊胚。簡單來說,第一代試管嬰兒技術遵循自然生殖里“自主結合”規則,只是把精卵相遇結合的地方從女性體內挪到了實驗室的培養皿中。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二、卵胞質內單精子注射(第二代試管嬰兒技術):“精準輔助”的顯微之道

說完第一代,再講講第二代試管嬰兒技術,它的學名是卵胞質內單精子注射(ICSI)。這項技術主要是為解決男方生育難題而誕生的。比如說男方患嚴重少弱畸形精子癥,精子數量少、活力差、形態不正常,就像一群“殘兵敗將”,在自然條件下很難完成使命;還有無精子癥患者,連能派出參與這場“生命賽跑”的“參賽選手”都沒有;另外,第一代試管嬰兒技術受精率低或者受精失敗,也可以靠第二代技術來解決。

這種情況下,若精子沒能力和卵子“自主結合”,胚胎學家就會“出手幫忙”,安排一場“精準輔助”。在顯微鏡這臺神奇的“魔法鏡”下,胚胎學家仔細挑選形態正常、活力好的精子,就像在茫茫人海中挑出最優秀的“候選者”。然后,用特制的顯微注射針,直接把選好的精子注入卵子內部,讓它們在人工幫助下完成受精,實現孕育新生命的目的。這項技術打破了傳統受精的方式,給那些因為男方因素艱難求子的家庭帶來了新希望。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三、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為生命健康把關

現在,輪到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登場啦!它的學名是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PGT)。簡單來講,就是在胚胎植入媽媽的子宮之前,對胚胎的遺傳物質進行檢測分析,看看胚胎內有沒有遺傳病基因或者染色體異常,把健康的胚胎篩選出來進行移植,防止將遺傳病傳給下一代。

具體的操作方法是從胚胎里選取5~10個細胞,進行遺傳病基因或者異常染色體檢測,將那些篩查“合格”的胚胎移植入準媽媽的子宮里。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主要適用于存在染色體異常、單基因遺傳疾病的患者,還有反復流產、反復移植失敗或者高齡的女性。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這里要特別提醒大家,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之間,并不是第二代一定比第一代好,第三代一定比第二代好。它們只是技術方法不同,適用的人群不同。所以,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不存在誰更強,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