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述
氫能煅燒(hydrogen-based Calcination)是一種革新性的工業熱加工技術,它將氫氣作為主燃料或輔助燃料,替代煤炭、天然氣等傳統化石燃料,在工業高溫窯爐中對礦物原料進行熱分解反應。該技術利用氫氣燃燒產生的高溫環境,使原料發生脫水、分解和礦物相重構等一系列復雜的物理化學反應。
二、分類信息
三、詳細解釋?
“氫能”是深度脫碳的全球共識技術,尤其對鋼鐵、水泥等高耗能產業至關重要。傳統化石燃料燃燒產生大量二氧化碳,而氫氣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產物只有水。氫能煅燒的核心特點是利用氫氣高熱值(142MJ/kg,約為煤炭的4-7倍)和零碳排放燃燒特性,推動高耗能行業低碳轉型。
依據氫氣的制備來源與技術路徑,氫能煅燒可分為綠氫煅燒與藍氫煅燒兩大技術路線。綠氫煅燒采用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全生命周期內可實現近零碳排放;藍氫煅燒通過化石能源制氫并耦合碳捕獲與封存技術(CCS),達成低碳排放目標。
圖1 氫能分類
在不同領域的工業應用中,氫能煅燒體現出以下核心優勢:
一是具有深度減排潛力。在水泥、冶金等高耗能行業,碳排放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煅燒過程,采用氫能煅燒可以減少這部分碳排放。在水泥、鋼鐵行業,可用綠氫替代焦炭作為還原劑,推動流程轉型,助力行業深度脫碳,支撐國家“雙碳”目標。
圖2 雙供氫系統水泥熟料煅燒窯爐工藝流程布置
二是具備工藝兼容性與能效提升優勢。氫能煅燒能夠與現有工業裝備兼容。氫氣燃燒火焰溫度可達2100℃,比天然氣高出170℃,且火焰長度縮短,可有效提升熱效率,但氫氣火焰輻射較弱,仍需優化燃燒器設計來進一步提升熱效率。試驗表明,當氫替代率達到一定標準時,窯內熱輻射強度增加,有助于提升熟料品質,縮短產業化周期。
三是可實現多領域協同應用。在儲能領域,可利用風光棄電(因電網消納能力不足、系統調節受限或市場機制不完善等原因,被迫放棄部分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制綠氫,解決間歇性能源消納問題,提升電網靈活性。
四、應用領域及發展前景
從不同方面看,氫能煅燒技術均體現出顯著應用價值和潛力。
第一,從技術演進和產業滲透看,氫能煅燒技術在水泥行業、鋼鐵冶金領域、建筑供熱系統等多領域有顯著應用潛力。
第二,從綜合效益評估,氫能煅燒技術對高碳排放工業減排效果顯著,可改善區域空氣質量,為實現《巴黎協定》溫控目標提供技術支持。
第三,在國際貿易方面,該技術可降低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對國內產業的沖擊,催生萬億級氫能裝備制造市場,增強國家產業競爭力。
第四,在能源安全方面,構建“風光發電-綠氫制備-工業應用”閉環能源體系,可降低對進口化石能源的依賴,強化國家能源自主可控能力。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氫能煅燒技術發展。2022年2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的《水泥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實施指南》明確提出需加快研發該技術。2022年1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的《建材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工信部聯原〔2022〕149號)也明確要求研發氫能煅燒技術。
當前,氫能煅燒技術已完成從實驗室研究到工程示范的跨越,在水泥熟料煅燒、鋼鐵直接還原等應用場景中,其碳減排效果已經得到工程驗證。
受制于綠氫制備成本、耐高溫抗氫脆材料耐久性,以及氫儲運加注基礎設施等關鍵瓶頸,大規模商業化應用仍面臨挑戰。但隨著政策激勵機制的不斷完善,以及全產業鏈協同創新的深化推進,預計在2030年前,氫能煅燒技術將實現規模化應用,為全球高耗能產業的低碳轉型提供具有中國特色的技術解決方案。
目前,與氫能煅燒相關的產業鏈布局正逐步完善。在上游制氫環節,電解水制氫項目已在全國大規模規劃建設。截至2024年底,全國各地累計規劃超600個,主要集中在西北和華北地區。在中游儲運環節,雖仍面臨挑戰,但企業與科研機構積極探索高壓氣態、固態儲氫等技術,部分項目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在下游應用領域,工業窯爐改造、燃燒器設計等相關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以適配氫能燃燒特性,促進氫能煅燒技術在各行業落地。
未來,氫能煅燒可從多方面開展技術創新:
第一,在降低制氫成本方面,可結合風力、太陽能發電與電解水制氫,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同時研發不依賴貴金屬的新型催化劑,使氫氣制備更經濟。
第二,在技術融合方面,推進氫能與碳捕集技術結合,在水泥生產中用氫氣替代傳統燃料減少碳排放,并通過碳捕獲與封存(CCS)收集剩余二氧化碳,實現近乎零排放,提升環保效益。值得注意的是,目前CCS能耗約占工廠總能耗15%–25%,需統籌優化能效。
第三,在提升材料性能方面,針對氫脆和高溫對材料影響的問題,科學家將優化管道和耐火材料,使其更抗“氫腐蝕”、耐高溫,保障生產穩定,為氫能煅燒技術廣泛應用奠定基礎。
五、綠色應用難點?
目前,氫能煅燒技術的廣泛應用還面臨諸多挑戰。
第一,在經濟性方面,綠氫制取成本高于傳統化石能源,尤其是電解槽里的一些關鍵材料,如質子交換膜(PEM)技術所需的鉑催化劑,成本居高不下。
第二,在氫氣儲存和運輸方面,高壓氣態儲氫常用20MPa的高壓,對安全性要求極高,而固態儲氫技術尚未成熟,這也使得成本難以降低。
第三,在材料與裝備適配性方面:氫氣易引發“氫脆”問題,氫原子鉆進金屬會削弱金屬結構強度,因此需要研發抗氫脆的新材料,如Ni-Mo合金(鎳鉬合金),或采用陶瓷涂層或復合材料緩解氫脆。此外,氫氣燃燒時火焰輻射弱、流速快,與傳統燃料燃燒差別大,這意味著水泥回轉窯、玻璃熔窯等工業窯爐的傳熱結構和燃燒器需要針對性設計和改造。另外,氫能煅燒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加氫站數量少,輸氫管網覆蓋范圍小,跨區域的氫氣儲運網絡幾乎未成型,不利于大量運輸氫氣。
第四,相關技術標準在行業內尚未統一規范,安全操作標準和規范也有待完善,這些問題也亟待解決。
本詞條貢獻者:
吳吉明 中國工程師聯合體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科普專家委員會特邀專家,北京土木建筑學會常務副秘書長,高級工程師
本詞條審核專家:
劉 東 中冶京誠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首席專家,教授級高工,亞太工程組織聯合會青委,北京工程師學會青委
董文鈞 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參考來源:
[1]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水泥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實施指南》.2022.
[2]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材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工信部聯原〔2022〕149號).2022.
[3]《中國氫能技術發展研究報告2024》(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氫能分會聯合30余家氫能產業龍頭企業和科研院校共同編寫)
[4]汪瀾.綠氫煅燒水泥熟料關鍵技術初探[J].中國水泥,2022(04):46-48.
[5]Taylor Energy Syngas Process[EB/OL].Sustainable Energy Research & Development,[2025-07-03]. https://taylorenergy.org/fischer-tropsch-alliance/
本文封面圖片來自版權圖庫,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來源: 科普中國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