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至7日,全國十余省份將開啟“桑拿”模式。今明兩天,今年以來最強高溫過程將進入鼎盛階段,高溫范圍將囊括華北南部到華南中北部大片區域。
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中國氣象局7月3日18時聯合發布高溫健康風險預警(2025年第2期):
預計,7月3日20時至4日20時,華北、黃淮、江淮、江漢、江南中西部、東北地區及內蒙古、新疆等地高溫健康風險較高(黃色預警);
山東、江蘇、安徽、河南、黑龍江、吉林、上海、湖北、江西、天津、河北、內蒙古東部等地的部分地區高溫健康風險高(橙色預警),
其中,山東大部、江蘇北部、安徽北部、河南中東部、黑龍江西部和東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高溫健康風險極高(紅色預警)。
中央氣象臺今天(4日)06時繼續發布高溫黃色預警:
預計華北南部、黃淮、江淮、江漢、江南大部、四川東部、重慶、華南北部以及新疆南疆盆地和準噶爾盆地等地有35℃以上的高溫天氣,其中,新疆南疆盆地、陜西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北南部、山東、河南、安徽、江蘇、上海、湖北、湖南東部和北部、江西、浙江北部、福建南部和西北部、四川東部、重慶等地部分地區最高氣溫37~39℃,新疆吐魯番、陜西關中、山東中部、河南東部、安徽北部、湖北西部、浙江西北部局地可達40℃以上。
高溫天氣
如何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這份防暑指南請收好!
↓↓↓
另外,長時間的高溫高濕環境,對于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來說,是一段需要格外小心的時期。老人和孩子等重點防護人群要盡量減少高溫時段外出,保持室內通風和適宜溫度,注意補水。出現頭疼頭暈、出汗多、注意力不集等輕微中暑癥狀,可嘗試自行調節;如果出現嚴重中暑甚至熱射病,一定要及時送醫治療,避免中暑引發臟器衰竭,危及生命。
面對持續“烤”驗,如何避開防暑誤區?
誤區一:冷食冷飲能解暑降溫?
很多人一旦感到燥熱,就會選擇喝冷飲降溫。然而,這種涼爽感覺并不能持續很長時間,反而會對身體產生諸多傷害。因為人的正常體溫在37℃左右,當冷飲進入體內后,體溫驟降,機體就會自行燃燒熱量維持正常體溫。因此,貪食冷食冷飲不僅起不到解暑降溫的作用,反而會加重暑熱和腸胃負擔,增加中暑風險。
誤區二:待在室內就不會中暑?
中暑跟人所處環境的溫度、濕度、通風條件等相關,并非只有在太陽下暴曬才會中暑,長時間待在密閉無風、高溫高濕的室內也會中暑。值得注意的是,當人從高溫的室外回到室內,且室內空調溫度過低時,可能出現怕冷、發熱、腹痛吐瀉、無汗、胸悶等癥狀,這也是中暑的一種表現。
誤區三:中暑就喝藿香正氣水?
藿香正氣水并非中暑特效藥,使用不當可能加重癥狀。藿香正氣藥性偏溫,適用于夏季暑熱濕盛、汗液大泄、肌膚毛孔開放時避熱趨涼、忽冷忽熱造成的不適癥狀。而長時間在高溫暴曬的環境下活動導致的中暑并不適用藿香正氣水,甚至可能“火上澆油”,導致病情加重。此外,由于藿香正氣水含有酒精,注意不能與頭孢類藥品合用。
誤區四:日常防曬會導致缺鈣?
皮膚受到紫外線照射后,能夠合成維生素D,進而促進體內鈣的吸收。于是就有人認為,日常防曬會影響維生素D的合成,導致缺鈣。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我們的日常防曬措施沒有那么嚴格,不可能長時間完全屏蔽紫外線而導致人體維生素D合成不足。事實上,皮膚只要裸露在外短短幾分鐘,就足夠合成人體日常所需的維生素D。因此,我們不必因擔心缺鈣問題,而使皮膚長期暴露在紫外線下,讓皮膚老化受損,這樣做得不償失。
誤區五:高溫天沖個冷水澡,可以預防中暑?
冷水沖洗之后,體表毛細血管和毛孔會收縮,汗腺相當于就關閉了,反而會影響散熱。身體處于高溫大汗中,突然的冷水刺激不僅會造成血管收縮,血壓升高,甚至會誘發心絞痛,發生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建議在高溫悶熱的夏季最好洗溫水澡,洗完一定要擦干。
綜合來源:國家疾控局、應急管理部、中央氣象臺、人民日報等
本文封面圖片來自版權圖庫,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來源: 科普中國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