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守全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副主任醫師

審核:王 誠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主任醫師

1.什么是心臟性猝死?

心臟性猝死是指急性癥狀發作后1小時內發生的以意識突然喪失為特征的、由心臟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1]。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2.心臟性猝死每年“殺死”多少人?

美國每年有32萬多人在醫院外發生心臟性猝死,發病率為103.2/10萬,平均年齡66歲,搶救成功率僅為5.6%。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資料顯示,我國心臟性猝死發生率為41.84/10萬。推算我國每年心臟性猝死的總人數約為54.4萬人,心臟性猝死發生率男性高于女性[1]。

3.哪些人會心臟性猝死?

心臟性猝死的病因復雜,但絕大多數發生于器質性心臟病患者。心臟性猝死的特點為不可預料性——無論患者是否合并已知心臟疾病,死亡發生的時間和形式均難以推測。因此,應對心臟性猝死的策略以預防為主,防患未然 [1]。

4.如何預防心臟性猝死?帶您解讀心臟使用說明書

- 心臟的構造

心臟像一個兩室兩廳的“房子”,四個房間分別是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四扇門窗指的是主動脈瓣、肺動脈瓣、二尖瓣和三尖瓣;墻壁是心房和心室壁(心肌);水管是心臟的血管;電路是心臟的電傳導系統。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 規格型號

外觀像一顆,大小與本人握拳相似,重量因年齡、身高、體重等因素不同而有差異。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 作用

心臟是永不停歇的“動力泵”,推動血液流動。

圖4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按平均壽命75歲計算,一生大約要跳動30億次。

若以安靜心率70次/分、單次泵血量70ml計算,每分鐘泵血約5升,其終生做功量相當于將3萬公斤物體舉至喜馬拉雅山頂峰。

5.哪些因素會傷害心臟?

- 不可控危險因素:年齡、性別、遺傳、種族和民族;

- 可控危險因素:高血壓、吸煙、酗酒、高血糖、缺乏體育鍛煉、肥胖、高脂血癥;

- 其他危險因素:A型性格,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長期口服避孕藥等[1]。

圖5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6.心臟會出現哪些問題?

如血管的狹窄堵塞(胸痛)、瓣膜狹窄及關閉不全、心包積液、心律不齊,心力衰竭,高血壓,心臟缺損,主動脈夾層,猝死等。

圖6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7.心臟的日常養護

- 動起來:日常活動、伸展運動、休閑運動、抗阻訓練需合理搭配,避免久坐

- 吃得好:食物多樣、粗細搭配,遵循平衡膳食原則[2]

- 推薦地中海飲食模式:以橄欖油、低脂蛋白(禽肉、魚蝦)、抗氧化蔬果及堅果為主

- 康復管理:需綜合藥物、運動、營養、心理及戒煙五大處方

圖7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8.心搏驟停的急救

心搏驟停的生存率很低,搶救成功的關鍵是盡早進行心肺復蘇(CPR)[3]

圖8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 醫療干預

具體方案包括藥物治療、介入手術及外科治療,需經專業醫師評估。

圖9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 心臟的使用期限

2024年中國居民的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9歲。

圖10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 心臟是身體最精密的儀器

圖1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善待自己的心臟,零件難配不好修;

維修費用特別貴,還是原裝最可靠。

世界心臟日

心臟疾病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頭號殺手,為提醒人們的重視,世界心臟聯盟確定了每年一次的“世界心臟日”。2011年起,每年9月29日。為了在世界范圍內宣傳有關心臟健康的知識,并讓公眾認識到生命需要健康的心臟。

參考文獻:

葛均波,王辰,王建安.內科學(第10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24.

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2022[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顧偉,孫子程,張文博.中國老年心肺復蘇急診專家共識[J].中國急救醫學,2024,44(05):369-375.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