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世紀的歐洲,正處于大航海時代的輝煌時期。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歐洲各國紛紛投身于海外貿易的浪潮中,渴望從與亞洲、美洲的貿易往來中獲取巨額財富。荷蘭,這個位于歐洲西北部的小國,憑借著先進的航海技術和商業理念,迅速崛起為海上貿易強國。
▏****股票的誕生
在當時,遠洋貿易雖然利潤豐厚,但面臨著諸多挑戰。組建一支龐大的商船隊需要巨額資金,而且海上航行充滿風險,風暴、海盜、戰爭等因素都可能導致船只沉沒、貨物損失,使得投資者血本無歸。為了籌集足夠的資金并分散風險,一種創新的融資方式應運而生--股票。
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正式成立,這是一家由荷蘭政府特許的壟斷性貿易公司,旨在壟斷荷蘭與東印度群島(今東南亞地區)之間的貿易。為了籌集遠航貿易所需的大量資金,荷蘭東印度公司做出了一個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決定:向公眾發行股票。任何人都可以購買公司的股票,成為公司的股東,分享公司的利潤,同時也承擔相應的風險。這一舉措標志著現代意義上的股票正式誕生。
▏荷蘭東印度公司發行的股票的****幾個重要特點
一、永久性投資
股東購買股票后,不能要求公司退還本金,只能通過在市場上轉讓股票來收回投資。這使得公司能夠獲得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用于擴大貿易規模、購置船只和貨物等。
二、有限責任
股東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也就是說,如果公司經營不善破產,股東的損失僅限于其購買股票的金額,而不必承擔公司的全部債務。這大大降低了投資者的風險,吸引了更多人參與投資。
三、分紅制度
公司會定期根據盈利情況向股東分紅。這種分紅機制讓投資者能夠實實在在地分享公司的經營成果,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投資熱情。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股票發行取得了巨大成功。在短短幾年內,就籌集到了650萬荷蘭盾的巨額資金,組建起了一支龐大的商船隊,在東印度群島開展了廣泛的貿易活動。公司從香料、絲綢、瓷器等貿易中獲取了豐厚的利潤,股價也隨之不斷上漲。據記載,在公司運作的前100年內,股價上漲了650倍,這意味著如果在其首次公開募股時投資1000荷蘭盾,到18世紀初將擁有650,000荷蘭盾。如此驚人的回報率,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紛紛涌入股市,催生了一股金融熱潮。
為了方便股票的交易,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于1609年成立,這是世界上第一個正式的股票交易所。在交易所里,投資者可以自由買賣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股票,股票價格根據供求關系波動。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的成立,不僅為股票交易提供了一個集中、規范的場所,也標志著現代股票市場的雛形開始形成。從此,股票交易不再是零散、無序的活動,而是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有組織、有規則的金融行為。
▏****工業革命下股票市場的成長
18世紀60年代,一場影響深遠的工業革命在英國率先爆發,并迅速蔓延至歐洲大陸和北美地區。工業革命帶來了生產技術的巨大飛躍,機器生產逐漸取代了手工勞動,工廠制度得以確立,生產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在這一歷史背景下,股票市場迎來了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
英國作為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其股票市場在這一時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隨著工業革命的推進,眾多新興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這些企業為了擴大生產規模、購置先進設備和進行技術創新,急需大量資金支持。股票作為一種高效的融資工具,成為了企業籌集資金的重要選擇。阿克萊特創辦的水力紡紗廠,通過發行股票籌集資金,不斷擴大生產規模,成為當時紡織行業的巨頭。眾多紡織企業紛紛效仿,通過股票融資進行設備更新和工廠擴建,推動了整個紡織行業的快速發展。
1773年,倫敦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其前身為皇家交易所,成立于1571年,1802年,倫敦證券交易所獲得英國政府正式批準。作為英國最重要的股票交易場所,倫敦證券交易所為股票交易提供了更加規范、集中的平臺。在這里,投資者可以方便地買賣各類企業的股票,股票的流動性大大增強。交易所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交易規則和監管制度,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交易行為等進行規范,保障了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促進了股票市場的健康發展。
在英國股票市場蓬勃發展的同時,法國也在工業革命的浪潮中積極發展股票市場。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雖然推翻了封建專制,但在經濟領域,法國的工業化進程相對滯后。拿破侖時期,法國通過一系列經濟政策,推動了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為工業革命奠定了物質和技術基礎。法國工業革命真正起步于波旁王朝二次復辟的后半期,并在路易?波拿巴統治的第二帝國時期基本完成,前后經歷了約半個世紀。
除了英國和法國,其他歐洲國家以及美國也在這一時期積極發展股票市場。美國在19世紀經歷了快速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鐵路、鋼鐵、石油等行業迅速崛起。這些行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股票市場成為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1811年,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建立標志著嚴格意義的美國證券市場真正形成。紐約證券交易所憑借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交易制度,吸引了眾多企業上市融資,逐漸成為全球最重要的股票市場之一。美國的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在建設橫跨美國大陸的鐵路時,通過發行股票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的資金,使得鐵路得以順利建成,促進了美國東西部的經濟交流和發展。
▏****20 世紀:全球擴張與變革的股票市場
一、成為全球金融核心
進入20世紀,股票市場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核心地位愈發凸顯。隨著全球經濟的緊密融合,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通過股票市場進行融資,股票市場的規模和影響力不斷擴大。紐約證券交易所在這一時期迅速崛起,成為全球最大的股票交易中心之一。許多知名企業,如通用汽車、福特汽車、IBM等,紛紛在紐交所上市,吸引了全球投資者的目光。這些企業通過發行股票籌集到大量資金,用于技術研發、市場拓展和企業并購,推動了美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也使得紐約證券交易所成為全球資本的匯聚地。
二、重大事件的沖擊與變革
兩次世界大戰對股票市場產生了巨大的沖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各國股市紛紛下跌,投資者信心受挫。許多企業因戰爭而停產,經濟陷入困境,股票價格大幅縮水。然而,戰爭也催生了一些與軍事相關的企業的發展,如軍工企業、鋼鐵企業等,這些企業的股票在戰爭期間表現相對較好。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股票市場同樣面臨嚴峻考驗。戰爭導致全球經濟秩序混亂,股市波動劇烈。不過,隨著戰爭局勢的變化,一些國家的股市也出現了轉機。美國就在戰爭后期憑借其強大的工業實力,股市逐漸走出低谷,迎來了新一輪的上漲。
1929年10月24日,被后世稱為“黑色星期四”,紐約股票交易所的股價突然暴跌,盡管隨后幾天市場有所回穩,但到了10月29日的“黑色星期二”,股市徹底崩潰,這一天也標志著大蕭條的開始。造成股市崩盤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農業部門的衰退、銀行信貸的過度擴張、以及投資者過度樂觀的心理。此外,當時的貨幣政策緊縮也加劇了經濟狀況的惡化。當股市最終坍塌時,無數投資者破產,眾多公司倒閉,失業率飆升。此次崩盤對美國乃至全球經濟的沖擊是毀滅性的,經濟大蕭條持續了長達10年之久,直到1933年羅斯福新政后,美國經濟才開始逐漸恢復。為了防止類似的金融災難再次發生,美國政府加強了對金融市場的監管,成立了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證券交易等進行嚴格監管,規范了股票市場的秩序。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了全球金融危機,股票市場遭受重創。由于房地產市場泡沫破裂,大量次級抵押貸款違約,導致金融機構資產減值,引發了金融市場的恐慌。雷曼兄弟等知名金融機構相繼破產,股市大幅下跌,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各國政府紛紛出臺救市措施,如降低利率、注入資金、實施量化寬松政策等。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金融市場的緊張局勢,股市逐漸企穩回升。然而,金融危機也暴露了金融監管的漏洞和金融體系的脆弱性,促使全球范圍內對金融監管進行改革和完善。
三、技術革新與交易變革
20世紀后半葉,隨著電子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股票交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電子交易平臺的興起,使得股票交易更加便捷和高效。投資者不再需要親自前往證券交易所進行交易,只需通過電腦或手機等終端設備,就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股票買賣?;ヂ摼W的普及,更是讓普通投資者也能輕松參與股市交易,極大地拓寬了股市的參與群體。在線經紀商的出現,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使得股票交易更加平民化。同時,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也逐漸應用于股票市場,為投資者提供了更精準的市場分析和投資決策工具。這些技術革新不僅改變了股票交易的方式,也深刻影響了股票市場的運行機制和投資理念。
▏****中國股票市場:從萌芽到崛起
一、近代的引入與初步發展
中國股票市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葉。鴉片戰爭后,隨著列強的入侵和通商口岸的開放,外商在中國創辦了大量工商企業,并開始發行股票。最早在中國設立股份的銀行是英國匯豐銀行,其總部于1865年3月3日在香港成立,4月在上海成立第一家分行。1872年,輪船招商局創立,成為第一家發行股票的中國企業。此后,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采用股份制的形式籌集資金,股票交易也逐漸活躍起來。1882年,上海初步形成了證券市場,中國商人組織了上海平準股份公司,外國商人組織了股票經紀人協會,這是中國最早的專門從事股票交易的機構。1891年,外商設立了上海證券交易所,這是中國境內第一家證券交易所。1905年,上海股份公所在中國香港注冊登記,定名為“上海眾業公所”,它主要交易外國企業股票、公司債券、外國在上海的行政機構發行的債券以及中國政府的金幣公債等。1914年,上海證券商業協會成立,同年12月,北洋政府頒布了中國第一部證券交易條例,對證券交易進行了初步規定。1918年,“北京證券交易所”成立,這是中國人自己開辦的第一家證券交易所。1919年,北洋政府農商部正式批準設立“上海交易所”,1920年改名為“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1921年,“上海股票商業公會”改組成為“上海華商證券交易所”。這些早期的證券交易所為股票交易提供了場所,推動了中國股票市場的初步發展。然而,由于當時中國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股票市場規模較小,交易規則也不夠完善,股票市場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二、建國后的起伏與沉寂
解放初期,為了引導游資、控制投機、調控市場,人民政府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與上海“封堵”證券交易不同,天津、北京采用“疏導”方式,先后開辦證券交易所。1949年初,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市分行設立了“天津證券交易所”,1950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成立了“北京證券交易所”。這些證券交易所在一定時期內對穩定金融市場、促進經濟恢復起到了積極作用。但隨著通脹得到抑制、金融物價逐步穩定、投機之風開始平息,1952年下半年,天津、北京的證券交易所相繼停業清理。在公私合營過程中,雖然也印制股票,卻不能流通、交易,并不是現代金融意義上的股票。此后,隨著我國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傳統社會主義理論和計劃經濟體制開始否定和排斥證券市場,中國不再有證券交易所,股票交易也銷聲匿跡長達30余年。
三、改革開放后的重生
20世紀80年代,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逐步推進,股票市場迎來了重生的契機。1984年11月,經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批準,由上海飛樂電聲總廠、飛樂電聲總廠三分廠、上海電子元件工業公司、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信托公司靜安分部發起設立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股票1萬股,每股面值50元,以籌集50萬元股金。其中,65%由個人認購,35%由集體認購。上海飛樂音響公司股票的發行,標志著中國改革開放后第一只真正意義上的股票誕生,人們昵稱為“小飛樂”,稱其為“新中國‘第一股’”。1986年9月26日,中國工商銀行上海信托投資公司靜安分公司開始掛牌進行股票柜臺交易,這是改革開放后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柜臺。1990年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被批準成立,1990年12月19日正式開業。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股票市場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為中國企業提供了直接融資的平臺,也為投資者提供了參與經濟發展的機會。在初期,中國股市主要由國有企業主導,市場規模相對較小,交易機制也較為簡單。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股市經歷了多次改革和創新。1992年,中國證監會成立,標志著股市監管體系的初步建立。此后,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出臺,如《證券法》和《公司法》的修訂,進一步規范了市場秩序,保護了投資者權益。2005年,中國啟動了股權分置改革,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股市的“國有股不流通”問題,極大地提升了市場的流動性和效率。此次改革使得非流通股股東和流通股股東的利益趨于一致,為股市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股市規模迅速擴大,上市公司數量和市值均實現了跨越式增長。2019 年,科創板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為科技創新企業提供了更為靈活的融資渠道。科創板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采用注冊制上市,更加注重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此外,注冊制改革的推進,進一步簡化了上市流程,提高了市場效率。注冊制下,企業上市主要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監管部門對企業的價值判斷更多地交給市場,使得更多符合條件的企業能夠更快地進入資本市場,促進了資本與實體經濟的有效對接。
(圖片源自網絡)
作者 | 幾維鳥畢業于新西蘭林肯大學。對大眾科普知識擁有濃厚興趣,曾在多個科普期刊上發表過科普文章。關注事實,積極探索前沿科技。
初審 | 陳嘉琦、李書豪復審 | 魏星華
終審 | 韓永林
來源: 吉林科普微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