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因手術前檢查、出血異常或服用抗凝藥物就醫時,醫生常會開具“凝血功能四項”(凝血常規)檢測。這四項指標是評估人體凝血系統的重要工具,能幫助判斷出血風險或血栓傾向。
那么,這些指標究竟代表什么呢?永州市零陵區中醫醫院專家告訴您~
一、什么是凝血功能四項?
凝血四項是臨床最常用的凝血篩查試驗,包括:
1.凝血酶原時間(PT)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
3.凝血酶時間(TT)
4.纖維蛋白原(FIB)
通過這四項指標,醫生可以初步判斷凝血系統的整體功能,尤其是外源性、內源性凝血途徑以及纖維蛋白形成是否正常。
二、凝血功能四項的正常值及意義
**1、**凝血酶原時間(PT)
正常值范圍:一般為9.2~15.0秒。
國際標準化比值(INR):PT結果的標準化報告。正常值范圍為0.80~1.20。
**反映路徑:**外源性凝血途徑。
臨床意義:
**PT延長:**提示外源性凝血障礙,常見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癥、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癥、DIC、原發性纖溶癥、 維生素K缺乏(因子Ⅱ、Ⅶ、Ⅸ、Ⅹ合成需維生素K)、 嚴重肝病(凝血因子合成減少)、口服抗凝劑、肝素和FDP等。
**PT縮短:**見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Ⅴ增多、高凝狀態、血栓性疾病 、口服避孕藥等。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
**正常值范圍:**一般為21.0~37.0秒。
**反映路徑:**內源性凝血途徑。
臨床意義:
**APTT延長:**見于血友病(Ⅷ或Ⅸ因子缺乏)、纖維蛋白原缺乏癥、纖溶活力增強、抗凝物質存在(如血內肝素含量增高及口服抗凝劑),是監控肝素治療的重要指標。
**APTT縮短:**見于高凝狀態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穩定心絞痛、腦血管病變、肺梗死、深靜脈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和腎病綜合征等。
**3、**凝血酶時間(TT)
正常值范圍:一般為10.0~20.0秒。
**反映路徑:**主要反映纖維蛋白原轉化為纖維蛋白的過程是否異常。
臨床意義:
**TT延長:**見于肝素增多或類肝素物質存在、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癥、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癥、SLE、肝病、腎病、FDP增多、異常球蛋白血癥或免疫球蛋白增多等疾病。
TT縮短則一般無明顯的臨床意義。
**4、**纖維蛋白原(FIB)
正常值范圍: 一般為2.0~4.0g/L
**功能:**凝血的關鍵原料,最終形成纖維蛋白網。
臨床意義:
**FIB升高:**可能見于糖尿病及其酸中毒、急性傳染病、 動脈粥樣硬化、急性腎炎尿毒癥、骨髓瘤、休克等。
**FIB降低:**見于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原發性纖溶癥、重癥肝炎、肝硬化等 。
三、凝血四項的臨床應用
**1、**術前篩查
評估患者的凝血狀態,判斷手術風險。對于高凝狀態或出血性疾病患者,需要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以減少手術相關的風險。
**2、**抗凝治療監測
如華法林患者需定期測PT/INR; 肝素治療需監測APTT,需調整劑量。
**3、**診斷出血性疾病
如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vWD)。
**4、**排查血栓傾向
結合D二聚體等檢測評估高凝狀態。
**5、**評估肝功能
PT和FIB指標主要反映了肝功能的凝血代謝狀態。肝功能受損時,會導致凝血因子合成不足,從而導致PT延長和FIB降低。
四、注意事項
1.盡量空腹抽血,控制飲食,避免高脂食物、酒精對結果的干擾。
2.溶血、脂血和較明顯的黃疸標本會影響結果測定。
3.避免劇烈運動:運動可能暫時影響凝血功能。
4.告知用藥史:尤其是抗凝藥(如阿司匹林、華法林、肝素等)。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永州市零陵區中醫醫院 趙莉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ZS)
來源: 永州市零陵區中醫醫院 趙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