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貼,又稱三伏天灸,是一種中醫傳統療法。依據“冬病夏治”理論,利用夏季三伏天陽氣最為旺盛、人體經絡氣血流通順暢的時機,將特定中藥制成膏劑,貼敷于人體特定穴位,達到治病防病目的。
三伏貼可以有效調理哪些疾病?
**1.呼吸系統疾病:**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咳嗽、體質虛弱易反復感冒者
**2.消化系統疾病:**腸胃失調、慢性腹瀉、慢性胃腸炎、胃痛、厭食、消化不良
**3.骨關節疾病:**頸肩腰腿痛、肌肉勞損、風濕性關節炎等
**4.婦科病:**月經不調、痛經、宮寒、慢性盆腔炎等
**5.亞健康:**手腳冰涼、脾胃虛弱、便秘、失眠等
2025年三伏天時間表
**伏前貼:**7月10日-7月19日
**初伏貼:**7月20日-7月29日(10天)
**中伏貼:**7月30日-8月8日(10天)
**末伏貼:**8月9日-8月18日(10天)
**加強貼:**8月19日-8月28日
溫馨提示:
貼敷時間:成人2~3小時,兒童1~2小時,觀察皮膚情況,如不適隨時可撤藥。
三伏貼禁忌癥
1.陰虛火旺、兩歲以下兒童、孕婦應慎用。
2.肺炎及多種感染性疾病急性發作期禁用。
3.對貼敷藥物極度敏感、特殊體質及接觸性皮炎等皮膚病患者禁用。
4.貼敷穴位局部皮膚有破潰者禁用。
5.艾滋病、結核病或其它傳染病者慎用。
6.支氣管擴張、糖尿病、血液病、惡性高血壓、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嚴重肝腎功能損害、惡性腫瘤患者等,不適宜進行貼敷治療。
注意事項
1.貼敷藥物當日盡量避免運動、暴曬、勞累、減少出汗,注意局部防水。當日盡量不洗澡,若洗澡應進行淋浴,水溫不要過熱,不要用肥皂或者沐浴露洗浴,貼敷的局部皮膚不要擦洗,以免導致破潰、感染,影響下次貼敷
2.貼敷期間,禁食生冷、辛辣刺激、肥甘厚膩等食物以及海鮮、羊肉、蘑菇等發物
3.避免在溫度過低房間久留,避免電扇或空調直吹貼敷部位
皮膚反應
永州市零陵區中醫醫院專家提醒:敷貼后,局部皮膚可出現微紅、輕微紅腫、小水泡、微癢、燒灼感、或色素沉著等情況,均屬于正常反應,不需特殊處理。注意保持局部皮膚干燥,不要搓、抓局部,也不要使用洗浴用品及涂抹其他止癢藥品,防止對局部皮膚的進一步刺激。
貼敷后皮膚局部出現刺癢難忍、灼熱、疼痛感覺時,可提前揭去藥物,及時終止貼敷,禁止抓撓,不宜擅自涂抹藥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若皮膚出現范圍較大、程度較重的皮膚紅腫,水泡,瘙癢等現象,需及時到醫院就診處理。
冬養三九,夏養三伏,三伏天氣溫高,濕氣重,容易生病,若能在三伏天好好調理,注重養生,定會將疾病趕跑,健康度過炎炎夏天。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永州市零陵區中醫醫院 柏倩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ZS)
來源: 永州市零陵區中醫醫院 柏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