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 妍 南京鼓樓醫院

張建薇 南京鼓樓醫院 副主任護師

審核:姜 敏 南京鼓樓醫院 主任醫師

在日常生活里,人們常常把感冒和流感混為一談,覺得它們不過是癥狀輕重有別的小毛病。然而,每年流感季來襲,醫院里因流感引發嚴重并發癥而就醫的患者卻不在少數,甚至有人因此失去生命。流感,遠比我們想象中要兇險得多。它就像一個隱匿在暗處的“健康殺手”,悄無聲息地威脅著我們的身體。了解流感與普通感冒的本質差異,掌握科學的防治方法,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至關重要。接下來,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深入剖析流感與感冒的差異,探尋守護健康的科學之道。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一、病毒層面的本質差異

1. 基因組的碾壓性優勢

流感病毒(甲/乙型)擁有8段RNA基因組,可編碼多種蛋白(如H、N),其變異速度遠超普通感冒病毒(鼻病毒等)。如同老虎的尖牙利爪,流感病毒的H(血凝素)和N(神經氨酸酶)蛋白能精準識別并入侵人體呼吸道上皮細胞。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2. 復制工廠的致命效率

流感病毒在感染后4~6小時即可完成第一輪復制,24小時內每個感染細胞可釋放數萬個子代病毒。這種指數級增殖能力,堪比老虎捕獵時瞬間爆發的強大力量。

二、臨床表現的降維打擊

1. 全身性閃電戰 vs 局部騷擾

普通感冒如同野貓抓撓:流涕、噴嚏等局部癥狀為主,體溫通常不超過38.5℃。流感則是全身系統性攻擊:突發39~40℃高熱、劇烈肌肉疼痛(肌酸激酶可能升高)、白細胞急劇消耗和過度炎癥反應(細胞因子風暴)。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2. 并發癥的死亡齒輪

流感病毒引發的強烈炎癥反應可能觸發多米諾骨牌效應:

? 肺部: 肺泡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

? 心臟: 心肌炎癥→心律失常風險增加

? 大腦: 炎癥反應→腦炎/腦病風險

這些并發癥的致死性,如同老虎的致命撕咬。

三、高危人群的“虎口逃生指南”

1. 提前構筑免疫防線

流感疫苗如同體內的“免疫訓練器”,通過模擬病毒表面蛋白(如H3N2)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體,接種后約2周達到有效保護濃度。

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顯著降低住院和重癥風險。建議6個月以上人群(尤其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婦)每年接種。有研究顯示,科學接種疫苗,降低感染性疾病及相關并發癥的發生風險,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生命質量。

2. 黃金48小時阻擊戰

奧司他韋通過抑制神經氨酸酶,阻止新病毒釋放。早期使用奧司他韋、瑪巴洛沙韋等抗病毒藥物(發病48小時內效果最佳),可顯著降低重癥和死亡風險,如同在老虎撲咬前給予關鍵一擊。

3. 鼻腔溫度保衛戰

在冬季,低溫的氣候條件會對我們的身體產生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對鼻腔細胞的正常功能。寒冷的天氣會抑制鼻腔細胞分泌出具有抗病毒作用的胞外囊泡。這是因為當鼻腔處于寒冷的環境下,其溫度會下降,從而導致鼻腔細胞分泌的胞外囊泡數量顯著減少。胞外囊泡在我們的免疫系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能夠幫助抵御病毒的侵襲,因此,寒冷導致的胞外囊泡分泌減少,無疑會削弱我們身體的第一道防線。

為了應對這一問題,佩戴口罩是一種有效的措施。口罩不僅可以阻擋外界的冷空氣直接進入鼻腔,從而幫助維持鼻腔的適宜溫度,而且還有助于維持鼻腔上皮細胞的抗病毒功能,這包括了胞外囊泡的正常分泌。科學研究和實驗已經表明,當鼻腔溫度降低時,不利于胞外囊泡的產生。因此,通過佩戴口罩來保持鼻腔的溫暖,可以有效地促進胞外囊泡的分泌,增強我們身體的抗病毒能力。


圖4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四、社會認知的重構

? 破除“感冒思維”的三大誤區

圖5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當我們說“流感不是感冒”時,本質上是在強調兩者致病力和危害性的巨大差異。就像不能指望驅貓噴霧擊退猛虎,用對待感冒的方式應對流感風險極高。唯有以疫苗為盾,藥物為矛,科學認知為鎧甲,才能在這場與病毒的博弈中更好地守護健康。

參考文獻

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成人預防接種服務專家共識(2023年版).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24,58(3):275-284. doi: 10.3760/cma.j.cn112150-20240129-00098

Huang D, Taha MS, Nocera AL, Workman AD, Amiji MM, Bleier BS. Cold exposure impairs extracellular vesicle swarm-mediated nasal antiviral immunity.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23 Feb;151(2):509-525.e8. doi: 10.1016/j.jaci.2022.09.037. Epub 2022 Dec 6. PMID: 36494212.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