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家夢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
審核:劉素茹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 副主任醫師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會因各種原因不慎誤咽異物,常見異物有魚刺、骨頭、脫落的假牙、硬幣等。這些異物可滯留或嵌頓于食管內。輕者下咽食物時有明顯異物感、疼痛不適;若未及時有效處理,可能出現感染等并發癥。若異物位置高、體積大,滯留在食管入口可能壓迫氣管,嚴重者可出現呼吸困難甚至窒息。尖銳異物還可能損傷食管壁及血管,若損傷大血管可引發大出血危及生命。因此,食管異物看似小事,實則不容小覷,是耳鼻咽喉科常見的急危癥。
一、食管異物發生的原因
進食時需專注。成年人多因進食匆忙、注意力不集中、咀嚼不充分或酒后誤吞導致。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兒童則因好奇心強,喜歡將小物件(如玩具零件)放入口中;此外,小兒進食時說話、哭鬧嬉戲,也易誤吞食物或異物。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老年人發生食管異物主要因其咀嚼能力差、吞咽功能減退。同時,兒童及老年人對危險認知不足,還可能誤吞有害物品。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二、發生食管異物的正確處理
發生食管異物后,應避免繼續進食或飲水。強行吞咽飯團、喝醋等方法均屬錯誤,可能導致異物嵌頓更深或損傷食管。正確做法是立即停止經口進食飲水,盡快前往醫院就診。醫生通常通過內鏡檢查明確異物位置并取出。若出現以下情況:(1)食管鏡檢或食管吞鋇檢查未發現異物;(2)內鏡下無法取出異物;(3)已導致嚴重并發癥(如穿孔、出血),則需住院手術治療。
三、呼吸道異物引發窒息的急救處理
當進食時異物卡入氣道,導致呼吸困難、無法發聲、咳嗽微弱且患者意識尚存時,可立即嘗試海姆立克急救法,并同時撥打“120”求救。若目睹患者被堅果、肉塊、糖果等食物或硬幣、玩具零件等異物卡喉導致窒息,可立即施救。
急救時,施救者從背后環抱患者,一手握拳,拳眼置于患者上腹部(臍上兩橫指),另一手包住拳頭,突然快速向內上方沖擊。此法通過增加腹腔壓力推動膈肌上移,從而增加胸腔壓力,驅使肺內氣體沖出,有望排出異物。注意:此法僅適用于氣道異物阻塞導致的窒息,不適用于食管異物!?操作前需準確判斷。
禁忌證:
(1) 1歲以下嬰兒:禁用海姆立克法(沖擊腹部易致損傷),應采用背部叩擊聯合胸部沖擊法。
(2) 嚴重心臟疾病或胸部外傷患者:使用此法可能加重病情或引發并發癥。
(3) 意識喪失且無呼吸或瀕死呼吸者:忌用此法,應立即進行心肺復蘇(CPR)。
目前大眾對食管異物處理存在誤區:切忌使用大口吞飯團、喝醋、吞饅頭等不科學的民間“土方法”,這些方法易使異物扎得更深,增加穿孔風險,并延誤救治時機。
異物發生后24小時內應急診就醫取出;超過24小時,食管黏膜可能水腫,需待消腫抗炎后再行異物取出術?。總之,一旦發生食管異物卡喉,應立即禁食禁飲,盡快到醫院在專業設備下取出,以免造成嚴重并發癥。
圖4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再次提醒大家,享受美食時需細嚼慢咽,謹防禍從口入。希望大家謹記:
家有老少皆是寶,衣給穿來飯管飽;
細嚼慢咽勿匆忙,食管異物可預防;
硬幣玩具小發卡,孩子手快秒吞下;
磁鐵電池尖棗核,消化道穿孔惹禍多;
飲料喝完及時扔,勿把酸堿瓶中裝;
強酸強堿強腐蝕,誤吞灼傷難醫治;
處置得當莫要慌,喜有內鏡能拿下;
一旦誤吞異物急,禁食禁飲速就醫。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