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焦鈺潔 北京市通州區婦幼保健院

審核:魏 瑗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主任醫師

艾滋病,又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是由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發的全身性疾病。HIV主要侵犯人體免疫系統,患者常常患有多種機會性感染和腫瘤。盡管目前仍缺乏根治HIV感染的有效藥物,但早期發現且進行規范治療,艾滋病患者壽命可接近正常人群。垂直傳播,也就是母嬰傳播,是HIV感染的主要途徑之一。

對于感染HIV孕婦來說,最大的擔憂就是HIV是否會影響胎兒。正確答案:如果未采取任何干預措施,母嬰傳播風險約為15%~45%;但通過科學手段規范治療,這一風險可以降至1%以下,但不是零[1,2]。因此,及時了解孕期艾滋病知識至關重要。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HIV母嬰傳播的3種途徑

1.妊娠期傳播:HIV可能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尤其是在孕晚期風險較高。

2.分娩過程傳播:分娩時嬰兒接觸母親的血液或體液可能感染HIV。

3.母乳喂養傳播:HIV可通過乳汁傳播給嬰兒。

——阻斷母嬰傳播的關鍵步驟

1.第1步:孕前檢測,早發現,早干預

所有備孕女性建議進行HIV檢測,若發現感染,可通過抗病毒治療將體內病毒量降至極低水平(即“病毒載量檢測不到”),大幅降低傳播風險。配偶/伴侶也應一同檢測,避免交叉感染。

2.第2步:孕期規范治療、定期監測

(1)抗逆轉錄病毒藥物(cART)治療是核心,孕婦一旦發現HIV陽性,均應盡快啟動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規范用藥可以抑制病毒復制、改善母嬰預后、最大可能阻斷母嬰垂直傳播。而且,這類藥物對胎兒安全性高[1]。

(2)定期監測病毒載量。定期通過血液檢查,監測病毒載量確認治療效果,確保病毒被完全抑制。具體方法如下[3]:

☆在第1次產前檢查時,孕婦應進行免疫學評估,檢測CD4+細胞計數。

☆治療初期每月進行1次HIV載量檢測,直至病毒載量檢測不到,然后每3個月檢測1次。

☆孕34~36周時需要再次進行HIV RNA檢測,檢測結果是確定分娩方式和新生兒暴露后預防方案的重要依據。

☆如果需要進行羊水穿刺檢測,需充分告知風險,推薦在開始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后且HIV RNA轉陰后進行。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3.第3步:分娩與產后防護

(1)選擇安全的分娩方式

☆對于孕早中期已經開始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規律服用藥物、沒有艾滋病臨床癥狀、孕晚期病毒載量<1000拷貝/毫升、已經臨產的孕婦可以選擇陰道分娩,不論是否存在胎膜早破。產時避免胎兒損傷(如頭皮電極監控胎心率、產鉗或負壓吸引器助產)避免使用含麥角新堿的縮宮劑治療產后出血。

☆若病毒載量未達標(孕36周或分娩前4周HIV RNA載量>1000拷貝/毫升),或HIV載量不詳時,建議在孕38周計劃剖宮產以減少感染風險,盡量避免緊急剖宮產。

(2)分娩后繼續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

☆如果原治療方案已經達到HIV RNA檢測不到的水平,可以使用原方案繼續進行治療。

☆如果原方案在用藥半年以上不能達到HIV RNA檢測不到的水平,應進行HIV耐藥檢測,根據檢測結果更換藥物。

(3)提倡人工喂養,避免母乳喂養,徹底切斷母乳傳播途徑。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4)新生兒預防性用藥、定期血液監測。對所有的HIV感染孕產婦及所生新生兒進行母嬰傳播風險評估,新生兒在出生后應立即接受全面的血常規檢查和肝腎功能評估,盡早(出生后6小時內)予以抗病毒藥物治療,不同風險兒童具體用藥及療程不同,并需要定期進行血液核酸和抗體監測。

(5)對于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后病毒完全控制的產婦所生的新生兒,可以接受常規免疫接種、新生兒沐浴、膳食營養、生長發育等保健服務。

通過科學干預,HIV陽性家庭也能擁有健康的孩子。關鍵在于主動檢測、規范治療、保持信心。若您或家人需要幫助,請聯系當地疾控中心或婦幼保健院,獲取免費咨詢與醫療支持。

參考文獻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onsolidated guidelines on HIV prevention, testing, treatment, service delivery and monitoring: Recommendations for a public health approach[R]. 2021.

[2]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 Human Services. HIV and Pregnancy[EB/OL]. AIDSinfo, 2023.

[3] 孫麗君,王愛玲,張福杰,等.HIV陽性孕產婦全程管理專家共識(2024年版)[J].中國艾滋病性病,2024,30(3):226-231.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