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 博 河北大學附屬醫院
審核:梁志波 河北大學附屬醫院 主任醫師
肝癌,宛如潛藏在黑暗中的冷酷殺手,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不過別慌,只要咱們摸清它的“套路”,早預防、及時發現、精準治療,就能在這場與病魔的生死較量中占得先機。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肝癌的那些事兒。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一、揪出肝癌的高危“嫌疑犯”
哪些朋友更容易被肝癌“瞄上”?乙肝、丙肝患者那可是高危陣營里的“排頭兵”。乙肝病毒就好似一顆潛伏極深的“定時炸彈”,悄無聲息地在肝臟里“搞破壞”,日復一日地侵蝕肝細胞,引發炎癥。肝臟呢,在這反復的“受傷—修復”循環中,可能逐漸發生癌變。丙肝雖說不像乙肝那般家喻戶曉,但引發肝癌的“能耐”同樣不容小覷,它也會持續地對肝臟發起“攻擊”。
肝硬化患者可能已身處肝癌的“危險邊緣”。造成肝硬化的原因五花八門,就拿長期酗酒來說,酒精仿佛一把利刃,一次次無情地傷害肝細胞。肝臟為了自我修復,纖維組織會不斷增生,慢慢形成硬化結節,這無疑是給肝癌的滋生埋下了“禍根”。自身免疫性肝病也是肝硬化的病因,是身體的免疫系統“犯迷糊”,錯把肝臟當成“敵人”攻擊,搞得肝臟“遍體鱗傷”,一步步邁向肝硬化,患癌風險也就逐漸升高。
黃曲霉素是藏在食物里的“隱形殺手”。霉變的花生、玉米、大米等谷物易滋生黃曲霉寄生曲霉,產生的黃曲霉素B1是強致癌物。若同時感染乙肝病毒,肝癌風險可提高30倍以上。因此,霉變食物堅決丟棄,避免用“去掉發霉部分”的方式處理。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二、開啟精準的肝癌“偵察”行動
知曉了高危人群,那怎樣才能盡早把肝癌這個“壞蛋”揪出來呢?這就得靠篩查“大顯身手”了!超聲檢查,簡單來講,就像是給肝臟做個“B超透視”。它借助超聲波穿透肝臟,瞬間就能生成清晰圖像,醫生通過這些圖像,能把肝臟的大小、形態、內里構造等看得明明白白。關鍵是,檢查過程無痛、無創,操作方便,堪稱肝癌篩查的得力“小幫手”。
甲胎蛋白(AFP)檢測同樣不可或缺。它可是一種關鍵的腫瘤標志物,一旦肝細胞發生癌變,咱們身體就像拉響了警報器,甲胎蛋白水平常常會顯著升高。
通常情況下,建議高危人群每半年左右,去醫院做一次超聲聯合AFP檢測。一“超”一“查”雙管齊下,如同給肝臟上了牢固的“雙重保險”,能大幅提升早期肝癌的檢出率。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亮出對抗肝癌的“十八般武藝”
1.外科手術——斬斷肝癌的“利刃”
要是不幸確診肝癌,如果腫瘤局限在肝臟,還沒轉移,那手術切除大概率會成為首選“戰術”。如今的手術技術愈發精湛高超,醫生借助腹腔鏡微創手術,只需在腹部開幾個小孔,就能像神槍手一樣精準地把腫瘤“連根拔除”,患者痛苦小、術后恢復快。
肝移植更是為那些肝臟已經“千瘡百孔”、瀕臨絕境的患者點亮了希望之燈。當整個肝臟被肝癌侵蝕得慘不忍睹,又或是肝硬化導致肝臟功能徹底“癱瘓”時,換上一顆健康的肝臟,患者就等于重獲新生。不過,肝移植目前面臨著供體“一肝難求”的困境,而且術后還得長期服用抗排異藥物,和身體進行一場持久戰。
2.介入治療——直擊肝癌的“秘密武器”
對于一部分不適合手術切除的肝癌,介入治療可能會派上用場,最常用的介入手術是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醫生會將一根導管,順著血管一路“順”到肝臟腫瘤的供血動脈,先往里注入強效化療藥物,對腫瘤展開“地毯式轟炸”,緊接著用栓塞劑迅速把供血動脈封堵得嚴嚴實實,徹底切斷腫瘤的“糧草補給線”,讓腫瘤在“饑餓”中逐漸消亡。這種方法創傷小,還能有效遏制腫瘤生長,為患者爭取更多寶貴的治療時間。
還有射頻消融術,原理就如同用一根被燒得通紅的“神針”,精準無誤地直刺腫瘤內部,依靠高頻電流產生的滾滾熱浪,把腫瘤細胞統統“燙熟”。對于一些個頭較小的肝癌,它的治療效果說不定比手術切除還更勝一籌呢!
3.靶向及免疫治療——驅散肝癌陰霾的“曙光”
近年來,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飛速發展,給肝癌患者帶來了全新希望。靶向藥物憑借超強的“識別本領”,精準鎖定腫瘤細胞表面的特殊靶點,只對癌細胞痛下殺手,絕不誤傷正常細胞。索拉非尼、侖伐替尼等靶向藥,已經成功為眾多晚期肝癌患者延長了生命旅程。
免疫治療致力于喚醒患者自身強大的免疫系統,使其具備對抗癌細胞的戰斗力。咱們身體里的免疫系統原本就有識別、清除癌細胞的“超能力”,可癌細胞太狡猾,擅長偽裝自己。免疫藥物就如同“火眼金睛”,能撕下癌細胞的“偽裝面具”,讓免疫系統再次精準識別并對它們發起猛烈攻擊。程序性死亡受體1(PD-1)、程序性死亡受體配體1(PD-L1)抑制劑等免疫藥物,已經在臨床上創造了諸多奇跡,不少患者用藥后,腫瘤大幅縮小,甚至徹底不見。
肝癌雖說可怕,但只要高危人群時刻繃緊預防這根弦,定期篩查,一旦發現異常及時接受個體化治療,就能有效降低它的發病風險,減少病死率。
記住,預防永遠勝于治療!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