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無糖飲料,很多人在喝各種肥仔快樂水時,就喝得更加快樂和心安理得了。

因為他們都認為,無糖飲料既能滿足喝起來甜的口感要求,又能符合不長胖的剛性需求。

但是,世界上真的有那么完美的組合嗎?

1

吃糖會帶來很多的****快樂

在營養學上,糖屬于碳水化合物,跟米飯、面食一樣是人體能量的重要來源。由于糖最主要的特質是甜,吃了糖之后會讓人產生開心、滿足的感覺,同時作為一種調味料,糖也能讓食物、菜肴變得更美味,吃了自然很快樂。

2

糖吃太多也帶來很多的****健康隱患

糖分攝入過多容易發生代謝紊亂疾病,比如讓人長胖,患2型糖尿病、高血壓等,除此之外,齲齒、腎結石和心腦血疾病的發病率也會增加,還可能促進腫瘤生長。當然,其中最最最主要的擔憂就是肥胖,畢竟人一胖,很多病就來了。

3

對兒童青少年的不良影響最大

含糖食物、飲品攝入太多,對兒童青少年的影響往往是一輩子的,容易出現這些后果——

① 營養不良,影響正常發育

對于青少年兒童而言,在生長發育時期需要均衡充足的營養供給,如果添加糖食品攝入過多,其他營養素如蛋白質等攝入不足的話,就會導致營養不良,影響正常生長發育。

簡單來說就是,甜品、餅干、糖果這些雜七雜八的吃太多,到吃飯的時候娃兒就不咋餓,不好生吃飯,長此以往,就可能導致營養不良。

② 肥胖

小朋友喜歡吃的甜食不僅能量密度高,進入胃腸道后的消化速度也很快,所以容易吃/喝很多,你看嘛,周圍很多小胖娃就是這樣吃吃喝喝長胖的。

問:

“醫生,我覺得你說得有點沒道理,瘦子營養不良也怪人家糖,胖子過肥也怪人家糖!”

答:其實不存在怪不怪糖的說法,營養不良有很多種表現形式,并不只是消瘦的人才會營養不良,很多過度肥胖的人也存在營養不良,也就是營養素不均衡,一些營養素多了一些營養素少了甚至沒有。不管你是喜歡吃糖還是喜歡吃炸雞、油條等,這些食物的共同點是熱量高,且如果沒有合理膳食搭配的話,營養素不全面,長期這樣吃就可能造成營養不良,比如微量營養素缺乏。

至于最終體現在體重上是瘦還是胖,這的確有個體化差異,不然隨時一起憨吃哈脹,你身邊還是有lang瘦的朋友/同事呢?!

③ 增加心血管系統疾病的發生率

是的,你沒有看錯,小盆友一樣會得高血壓、高脂血等心血管系統的疾病,尤其是有家族遺傳性的人群,愛吃糖的話就更容易提高這些疾病的發生率。

④ 導致齲齒

這不用多解釋了。

⑤ 增加近視發生率或加重近視程度

是的,是不是又刷新了認知?在保護視力的持續戰中,不僅要盯到娃娃少耍手機,還要盯到娃娃少吃糖。已有科學研究表明,過多糖分攝入會改變鞏膜的硬度,鞏膜一旦變軟孩子就容易出現近視方面的問題。

⑥ 得高胰島素血癥的風險增加

添加糖攝入總量過多,可增加糖尿病發病率,其中果糖可降低脂肪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引起高胰島素血癥。

都知道糖不是壞東西,有限度就好,但其實在生活中,真是一不小心就超標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提出,成年人需要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每天不超過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25g是個什么概念呢,我們換算一下你就曉得了,真的太太太容易超標了——

一瓶可樂

一瓶500ml的可樂,含糖量是10.6%,換算一下,一整瓶喝完相當于攝入了53g的糖,嚴重超標了!

兩塊蛋糕

一塊普通的蛋糕含糖量平均在20g/100g,如果吃兩塊100g的,噢豁,40g糖穩穩當當超標了。

一盒餅干

小朋友喜歡吃的夾心餅干,含糖量在35g/100g左右,一盒重量為55g,兩盒就超標了。

僅以零食來說,除了特別標明無糖的食物,面包、蛋糕、餅干、辣條、豆腐干、酸奶、果凍、豬肉脯、沙琪瑪、麻花、湯圓、部分膨化食品如薯片,以及汽水、豆奶、益生菌飲料等都含添加糖。

更不消說大家炒個回鍋肉、醬肉絲、魚香肉絲,拌個白肉、涼面,都要瓦一勺糖,再加上愛吃零食的話,糖攝入量不超標是幾乎不可能的。

1.先來講三個概念,無糖、低糖、無蔗糖

如果看到飲料或食物外包裝上寫著無糖、低糖、無蔗糖的字樣,根據GB28050-2011的標準,它們是這些意思——

糖含量≤0.5g/100ml,可聲稱無糖;

糖含量≤5g/100ml,可聲稱低糖

無蔗糖是指不額外添加蔗糖,如白糖、紅糖等。

2.無糖飲料 并不是完全不加糖

我們普通吃瓜群眾理解的無糖,也就是一滴點兒糖都不放的,但其實從業內標準來說,并不是這樣的。一種飲品每100ml的糖含量不超過0.5g,那么人家就可以在包裝上寫“無糖”兩個字。那0.5g的走輾,就是吃瓜群眾和專業人士之間的壁壘,所以,你喝進肚兒的無糖飲料,再咋個都含得有點添加糖,那不然就直接叫礦泉水、蘇打水了三,還叫啥無糖XX。

3.無蔗糖飲料≠不加糖飲料

還有種飲料外包裝上寫的是“無蔗糖”,也有人以為等同于不加糖的飲料。麻煩大家還是閱讀理解仔細看,“無蔗糖”的潛臺詞是,雖然沒有添加白糖、紅糖等蔗糖,但可能含有葡萄糖、果糖、乳糖、代糖等糖啊。

既然一瓶500ml的無糖飲料,最多只能加2.5g的添加糖,那為什么我們喝某氣森林、可樂等無糖飲料,還是口感很甜呢?這是因為廠家在這些飲料中添加了甜味劑,也叫代糖。

甜味劑可以分為天然甜味劑、人工合成甜味劑或營養性甜味劑、非營養性甜味劑:

天然甜味劑包括果糖、赤蘚糖醇等,同時也屬于營養性甜味劑,會產生熱量。

人工合成甜味劑主要有阿斯巴甜,也屬于非營養性甜味劑,產生的熱量可以忽略不計。

甜味劑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min甜,往往在食物或飲品中加一點點的甜味劑,就足夠甜了。比如阿斯巴甜的甜度是蔗糖的150~200倍,只需少量添加就夠了,所以熱量也可以忽略不計。

由于熱量低+甜,甜味劑就作為一種添加劑用在飲料中,越來越受到朋克養生人群的喜歡。

由于甜味劑的熱量很低,單用含糖飲料與加了甜味劑的無糖飲料來比的話,喝同樣的量,肯定喝加甜味劑的無糖飲料熱量整體都低,不容易長胖。但是,要綜合科學地考慮的話,我們要回答:不一定,甚至部分人更容易長胖。

原因主要有兩點:

第一,長期食用甜味劑食品會降低人們對甜味的敏感度,可能反而導致在其他食物中攝入更多的糖。

舉個例子,比如你為了控制體重,平時主要以喝白開水、茶為主,偶爾喝點含糖飲料、可樂,那么喝到甜水水你是比較敏感的,一旦喝到很甜的水可能就會提醒自己要少喝,那么整體攝入量是控制起的。但是,長期喝加了甜味劑的無糖飲料后,想到沒有啥子熱量就敞開喝,逐漸地適應了越來越高的甜度,讓你對甜的食物、飲料越來越不敏感,即使吃到加了蔗糖的飲料、零食,那么也不會覺得有多甜,反而讓糖分攝入總量增多,也就更容易長胖。

第二,長胖這件事哪里又光是喝了一點甜水水決定的呢?你吃的每一塊肉、每一顆米、每一根面、每一口零食、每一頓燒烤、每一杯啤酒都可能讓你長胖。通過控制含糖飲料的攝入,是能幫助減肥,但要是你吃其它東西不控制總量,再加上又邁不開腿,一切的努力仍然約等于零。

在無糖飲料一窩蜂火熱的同時,也有人擔心,甜味劑這種添加劑長期吃,會不會影響健康?目前關于甜味劑的研究很多,但想要說到底它對身體有哪些危害,其實還有爭議。所以我們的觀點是:

**1.適度飲用是沒有問題的。**甜味劑有人工合成的,也有天然的,但不管哪種,只要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食用范圍和使用用量,那么都是安全的。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符合國家標準的含甜味劑的飲料和食品,不存在安全的問題。

2.考慮到長期食用含甜味劑的食物,可能會讓人對甜度不那么敏感,所以即使喝無糖飲料,也不能當成白開水來喝。

**3.苯丙酮尿癥患者不適合吃/喝含有阿斯巴甜的食物、飲品。**阿斯巴甜作為甜味劑里的老大哥,比如零度可樂里就添加的是它,目前它的潛在風險引起了爭議,由于阿斯巴甜在體內分解產生苯丙氨酸,所以不建議苯丙酮尿癥患者食用,其他多數人群可以少量食用。

無糖食品實際上和無糖飲料一個道理。

首先,跟無糖飲料一樣,按照我國預包裝食品標簽的要求,糖含量≤0.5g/100mL或100g就可以標注為無糖食品。

其次,對于無糖零食來說,添加糖本身的熱量是比蔗糖低,但零食本身是有熱量的啊,在人身體內一樣轉換成為能量啊。比如同等重量(100克)的無蔗糖薩其馬和普通的薩其馬相比,它們的熱量實際只相差40kcal,而且無蔗糖薩其馬為了口感往往會添加更多的脂肪,并不是說吃了就不會帶來血糖的升高。

所以,無糖食品也不能敞開吃,還是需要有節制。

古有寓言:此地無銀三百兩。

今有廣告:此瓶無糖300毫克。

人生在世,

就看你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還是兩只眼睛都閉上了。

來源: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