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下午,龍華區龍華街道向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迎來一場奇妙的科學探索之旅。由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聯合會承辦的“科普課堂”進黨群服務中心———伯努利效應:懸浮的球科普活動在此舉行,孩子們親手“馴服”氣流,讓輕盈的泡沫球在空氣中優雅懸浮,親身揭開了看不見的科學力量。
活動伊始,趣味小實驗瞬間點燃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吹一口氣,乒乓球在漏斗里“跳舞”;輕輕一吹,“小房子”應聲而倒……這些看似神奇的現象,正是伯努利效應“流速快,壓強小”的直觀體現。孩子們在歡樂的互動中輕松邁入流體力學的世界,理解了地鐵站臺那條“安全線”背后的科學密碼。
科學家精神:逆境中的探索之光
活動不僅傳遞知識,更播撒精神的火種。老師動情講述了丹尼爾·伯努利如何在重重阻礙中堅守研究的故事,讓孩子們感受到科學探索的執著與不易。科學家不畏艱難、勇于求索的精神悄然在孩子們心中埋下種子,激勵他們在未來道路上披荊斬棘。
動手實踐:氣流之上懸浮的奇跡
挑戰環節,孩子們化身小小工程師。在專業老師指導下,他們拿起馬達、扇葉、PVC管等材料,專注接線、組裝、調試。當親手制作的裝置吹出高速氣流,輕盈的泡沫球穩穩懸停半空時,現場驚嘆連連。孩子們親眼見證靜止空氣如何將偏離的小球“推”回氣流中心,伯努利效應的原理在親手實踐中變得觸手可及。
從懸浮球到生活大世界
活動更引導孩子們將目光投向廣闊生活。為什么疾馳的火車可能“吸人”?大風中的雨傘為何頻頻“翻臉”?龐大的飛機如何展翅高飛?這些問題的答案,都藏在伯努利效應的巧妙應用里。科學知識由此從實驗臺躍入生活場景,孩子們深刻體會到科技與日常的緊密聯結。
成果與回響
活動結束,孩子們帶回家的不僅是一個親手制作的懸浮球裝置,更是對科學探索的熱情和對身邊世界的好奇。一位小朋友興奮地說:“原來地鐵安全線是這樣來的!我要回去告訴爸爸!” 這場“伯努利之旅”在黨群服務中心成功播撒了科學的種子,點燃了社區青少年探索未知的渴望,生動詮釋了“科普為民”的深層價值。
主辦單位: 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
承辦單位: 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聯合會
來源: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