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湖南大學美育支教團隊來到仁和小學,開展一堂“田野新色——鄉村生活的色彩”美育課程。課程以獨特的視角,引導孩子們發現身邊熟悉的田野色彩,將美好的童年記憶融入創作,為鄉村美育增添了一抹生動而個性化的亮色。

課程伊始,一個簡單卻充滿詩意的提問點燃了孩子們的熱情:“在你眼中田野是什么顏色?”樹葉綠、泥土褐、油菜黃、天空藍……孩子們爭先恐后地描述著那些再熟悉不過的色彩。這不僅是色彩的羅列,更是打開記憶寶庫的鑰匙。老師巧妙引導孩子們進行“色彩—物品—回憶”的奇妙聯想,講述屬于自己與田野的故事瞬間。

當回憶的色彩在心中暈染開來,創作便水到渠成。孩子們拿起畫筆,將這份獨特的聯想傾注于樸素的竹簍之上。這些日常勞作的容器,此刻化身為承載美好記憶的畫布。他們或描繪金燦燦的麥浪里追逐蝴蝶的身影,或刻畫雨后泥土路上深深淺淺的腳印,或將采摘蘋果時那抹誘人的蘋果紅定格……每一筆色彩,都關聯著一段鮮活的田野生活記憶,每一只竹簍,都成為裝載個人情感與色彩的“時光寶盒”。

作品展示環節,竹簍上的故事繽紛呈現。有的色彩明快跳躍,充滿豐收的喜悅;有的色調柔和溫暖,流淌著鄉間的寧靜;有的構圖稚拙可愛,記錄著伙伴的嬉戲。孩子們驕傲地舉起自己的“田野新色”竹簍,分享畫作背后的色彩發現與溫馨回憶,過程中,孩子們不僅收獲了同伴的掌聲,更收獲了對自身生活體驗的認同與自信。

“田野新色”課程是一次獨特的藝術探索。它既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實踐能力,讓他們體驗了在立體載體上創作的樂趣;又在美育的浸潤中,巧妙實現了色彩教育與情感記憶的重溯。孩子們不再是色彩的被動接受者,而是主動的發現者、聯結者與創作者。他們將日常所見的田野色譜與個人珍藏的美好記憶有機融合,在畫筆畫布間,實現了“美育”與“童真視角”下田野色彩的深情對話。

來源: 中國流行色協會湖南大學色彩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