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空調成了許多人離不開的“續命神器”,但隨之而來的“空調病”也讓很多人憂心忡忡。那么,長時間開空調到底會不會得病呢?今天,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空調病并非醫學術語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空調病”并不是一個醫學上的疾病名稱,而是一種通俗說法。它是指人們長時間處于空調環境中,由于環境因素和使用不當等原因,出現的一系列身體不適癥狀。
長時間開空調可能引發的健康問題
呼吸系統疾病
空調冷氣的刺激會使呼吸道黏膜干燥,降低其抵抗力,容易引發咳嗽、鼻塞、喉嚨干澀等癥狀。如果空調長時間未清洗,其中的灰塵、細菌、病毒等微生物會隨著空調風吹出,進入人體呼吸道,可能誘發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咽喉炎、肺炎等,對于有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還可能加重病情。
消化系統疾病
長時間處于空調環境中,腹部的平滑肌和外周血管在冷熱交替的刺激下,容易出現胃腸道痙攣,導致胃痛、腹痛、腹瀉等消化道功能紊亂的癥狀。
心血管疾病
當人體處于低溫的空調環境中時,血管會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增加心臟負擔。對于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可能會誘發心臟病發作、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和腦梗死等嚴重后果。
運動系統疾病
在空調房里待久了,人體血管收縮,流向肌肉、關節的血流量減少,容易導致肌肉酸脹、關節疼痛,如頸椎酸痛、腰椎不適、肩膝關節疼痛等。特別是當空調冷風直接吹向身體時,癥狀會更加明顯。
其他問題
長時間待在空調房中,還可能導致皮膚干燥、眼睛干澀、頭暈頭痛、嗜睡等癥狀。這是因為空調房間通常空氣不流通,濕度較低,空氣中氧氣含量下降、二氧化碳濃度提高,人體在這種環境下容易出現不適。
特殊人群更需注意
女性對寒冷刺激更為敏感,且夏季著裝多以短衣短裙為主,暴露在空調環境中的時間長,更容易出現頭昏頭痛等不良反應。老人和兒童的免疫系統相對較弱,不能很好地應對空調帶來的冷熱變化,容易產生類似感冒發熱等癥狀。此外,長時間在空調環境下工作的人,如辦公室工作人員和司機,也更容易得空調病。
如何健康使用空調
合理調節溫度和使用時長
夏季空調溫度建議設定在26℃~28℃,不宜過低,避免室內外溫差過大。在空調房間內不宜待過長時間,一般為3小時~4小時,如需長時間待在空調屋,要注意局部保暖。
定期清洗空調
建議每年在重新使用空調前徹底清洗,使用期間每個月清洗一次濾網。清洗消毒后應開啟門窗半小時左右,使用通風功能運行至殘存消毒劑揮發完再投入使用。清洗空調可減少灰塵蓄積和病菌滋生,改善室內空氣質量,還能提升制冷效果。
注意通風換氣
每隔3小時~4小時,應關閉空調,打開門窗,讓室內空氣徹底流通。在裝有復印機、打印機等設備的房間內,更應打開窗戶或加裝排風扇。
避免冷風直吹
空調的出風口不要直接對著人體吹,最好設置風向朝上。在劇烈運動出汗之后不要馬上吹空調,以免毛孔突然關閉,寒氣郁結體內,誘發疾病。
補充水分
長時間待在空調房中,要注意補充水分,防止身體干燥。可以多喝水,也可以使用加濕器來增加室內濕度。
適當活動
不要長時間靜坐在空調房內,要適當活動身體,促進血液循環。如果感覺身體不適,要及時離開空調環境,到通風良好的地方休息。
總之,長時間開空調確實可能會對身體產生一定的影響,但只要我們正確使用空調,注意調節溫度、通風換氣、避免冷風直吹等,就能在享受清涼的同時,減少空調病的發生,保持身體健康。
來源: 科普驛“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