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發展的基石,文化是治理的靈魂。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的時代背景下,安全文化建設作為一項基礎性、戰略性工程,其重要性日益凸顯。高校,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光榮使命,是思想文化的高地、人才培養的搖籃、科技創新的源泉,也必然是孕育和傳播先進安全文化的重要陣地。大學生群體思維活躍、創造力強、接受新事物快,是校園文化最活躍的創造者與傳播者,他們具有同齡群體的天然優勢和毛細血管式的滲透效應。將這支充滿活力的青春力量,有意識地培養、組織起來,使之成為安全文化的堅定“代言人”和高效“播種機”,不僅契合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更能為破解安全文化傳播“最后一公里”難題、提升全社會安全素養提供創新思路和強大動能。因此,著力培養一支政治可靠、能力突出、扎根學生群體、立足社會服務的大學生安全文化宣教隊伍,具有迫切的現實需求和廣闊的實踐前景。

一、建立“全員參與、全程融入、全面覆蓋”的育人格局

一是構建“校-院-班/社團”三級聯動體系。學校層面由分管副書記牽頭,學工部、保衛處、教務處、團委等組成領導機構,成立校級“大學生安全文化宣教中心”,負責總體資源統籌、經費保障、師資建設、內容設定和表彰激勵等。院系層面負責組建院系級安全宣教分隊。各班級設立安全委員,學生會、研究生會、主要學生社團設立安全宣教員。二是建立協同聯動機制。建立學工、保衛、宣傳、教務、團委、院系、后勤、網絡中心等多部門協同聯動的工作機制,形成育人合力。三是制定管理制度。制定《安全宣教隊伍建設管理辦法》《安全宣教活動指導手冊》《安全宣教隊伍培訓計劃》《安全宣教隊伍工作計劃》《安全宣教隊伍認證與激勵辦法》等規章制度,并將安全文化宣教課程納入實踐學時。

二、打造“理論—技能—實踐”三位一體的培養模式

一是構建“基礎通識+專業技能+實踐演練”的模塊化培訓體系。開設如國家安全觀、應急救護知識等理論課程,開設如消防、交通、地震、反詐、網絡、危機識別與初步應對等專業技能課程,開設如模擬消防疏散、模擬反詐勸阻等實踐演練課程。二是打造多元培養形式。通過專家講座、案例分析、情景模擬、實戰演練、工作坊、經驗交流、優秀宣教項目觀摩、線上學習平臺等多種形式,全面提升隊員宣教能力。三是舉行多維實踐活動。校內層面,讓宣教隊員開展常態化安全實踐活動,組織如“安全隱患隨手拍”,“全校安全應急演練”等,舉辦安全知識宣講活動、情景劇大賽、短視頻創作大賽等。校外層面,深入村(社區)、學校、企業等開展定制化宣教服務,還可以組織隊員參與“消防站開放日”“(村)社區安全宣傳”等活動。

三、鍛造“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樂于奉獻”的宣教鐵軍

一是筑牢政治素養根基。通過理論學習、主題黨團日活動、紅色教育基地實踐等形式,強化隊員的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確保宣教隊伍始終堅守正確導向,傳播主流安全價值觀和準確嚴謹的安全知識技能。二是強化專業能力實操訓練。建立“校-院-班/社團”三級實操培訓網絡,定期開展安全技能專題培訓,涵蓋消防安全、網絡安全、心理健康、急救技能等模塊。必要時開展沉浸式實訓,提升隊員的應急處置能力和宣教水平。三是培育創新創造能力。設立安全文化宣教項目孵化基金,鼓勵隊員申報創新項目,如開發安全科普小程序、設計互動式安全體驗裝置等。舉辦“安全文化創意大賽”,評選優秀宣教方案,激發隊員的創造力。還可以邀請新媒體專家指導短視頻制作、直播運營等技能,增強內容傳播力。

四、構建“激勵—評價—反饋”的閉環體系

一是完善激勵機制。設立專項獎,對表現突出的隊員給予獎勵。將宣教經歷納入“第二課堂成績單”,可認定社會實踐學分或給予專項學分,與評優、推免保研、就業推薦等掛鉤。將宣教隊伍建設納入單位年度安全考核指標,對表現突出的單位給予獎勵。二是健全評價機制。建立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考核評價體系,從參與次數、服務質量、創新成果、社會影響等多維度評估隊員表現,通過對服務對象滿意度調查、傳播數據監測、安全知識技能知曉率等多種方式,客觀反映宣教效果。三是優化反饋機制。建立“導師—隊員—學員—公眾”等反饋制度,定期召開各方面座談會,收集其對培養體系和宣教效果的意見建議,完成客觀準確的分析報告,建立動態調整機制。

五、創建“校—政—企—社—家”協同育人網絡

一是深化校地合作。與消防救援隊、應急管理局、(村)社區共建安全文化宣教實踐基地,構建“理論+實操”的長效培訓體系,開展聯合培訓。二是拓展校企合作。與安全科技企業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引入先進宣教設備與技術支持,如虛擬現實安全體驗系統,互動式安全培訓游戲等,以寓教于樂的方式提升參與者的學習興趣,切實提升宣教科技含量。三是凝聚社會力量。構建家校社聯動機制,開發涵蓋防溺水、交通安全、居家安全等內容的“家庭安全教育”課程,通過媒體等平臺免費推送至家庭。建立“校友+志愿者”的協同模式,邀請在安全領域有豐富經驗的校友擔任校外導師,定期開展安全宣教分享會與實踐指導,助力隊員成長。同時,聯合公益組織、社會媒體等策劃大型安全宣教活動,吸引社會各界廣泛參與。

培育大學生安全文化宣教隊伍,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戰略抉擇。高校應勇挑重擔,以匠心雕琢這支充滿活力與希望的隊伍。讓這支青春力量,真正成為校園安全的“守護者”、安全文化的“傳播者”、治理創新的“實踐者”和平安中國的“建設者”。當安全的種子在他們手中播撒四方,生根發芽,匯聚成的必將是全民安全素養提升的強大合力,為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民族復興偉業鑄就堅不可摧的安全文化基石,讓安全之光,照亮每一個角落,溫暖每一顆人心。這不僅是提升校園本質安全水平的務實之舉,更是深化安全文化建設、創新社會治理模式、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創新路徑。讓我們共同著力,精心培育這支隊伍,為構建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貢獻源源不斷的智慧與力量。

來源: 安全科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