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血表示腎臟生大病了”“血尿消失表示疾病痊愈了,可以停止檢查和治療”“血尿吃點止血藥止血就行”……關于血尿,網上流傳著不少說法,那么,這些說法是真的嗎?今天我們來一一進行分析。

作圖:吳娟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主管護師

流言1:出現血尿,表示腎臟有大病了。

分析:這種說法有點片面。血尿原因復雜,可能是吃了某種帶顏色的食物(例如火龍果),導致了排尿變紅;也可能內科疾病(如腎炎、血液?。е?,還有可能是外科問題(結石、腫瘤、外傷)引起的??偟膩碚f,通過尿紅細胞形態檢查,可初步判斷血尿原因:

內科性血尿:可能的病因包括各種慢性腎炎,血液系統疾?。ㄑ巡 籽?、惡性網織紅細胞增多癥)和結締組織及免疫性疾?。ㄈ缦到y性紅斑狼瘡)。如果變形紅細胞>70%,提示腎小球損傷(如腎炎)。發生慢性腎炎時,紅細胞通過病變的腎小球基底膜受到擠壓或者滲透壓變化可能導致紅細胞變形,這時候紅細胞會出現環形、靶形、皺縮、碎片狀等多種形態。同時腎炎容易出現蛋白尿、腎功能下降等異常,可以做相應的尿蛋白定量和腎功能檢測去證實。

外科性血尿:例如泌尿系統結石、腫瘤、感染等,這時候紅細胞并沒有經過擠壓,所以形態都是均一性的。

因此不能把血尿簡單歸咎為就是腎臟出現大問題了,應進一步檢查,明確出血的原因。

流言2:血尿停止表示疾病痊愈了,就不用治療和檢查了。

分析:這種說法缺乏科學依據。血尿消失≠疾病痊愈,自行停止治療和檢查,可能延誤治療。

前面也提到,血尿病因復雜,即便只出現過一次血尿,也必須查明原因:

患者因疾病治療,服用抗凝藥(如阿司匹林、華法林、波立維、利伐沙班、泰嘉等)可能引發血尿;腎炎、血液系統疾病如血友病、白血病以及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內科疾病均可導致間歇性出血;外科隱患如早期腫瘤或微小結石可能暫時止血。

因此,雖然有時候血尿暫時停止了,但導致血尿的病因可能并沒有完全消除。所以,即使沒有血尿情況了,仍需及時就醫檢查,明確診斷,以免延誤治療。

流言3:血尿吃點止血藥止血就行。

分析:這種做法缺乏科學依據。盲目使用止血藥,安全隱患大,且可能會掩蓋致命疾病。

出現血尿者,如果屬于血栓高危人群(如靜脈曲張、房顫、長期臥床患者),盲目使用止血藥可能加重血栓形成風險;長期依賴止血藥還有可能掩蓋血尿病因,延誤腫瘤等潛在疾病的診斷。

建議出現血尿的患者,及時就醫檢查,明確病因,避免“治標傷本”。

流言4:尿液不紅就不是血尿。

這種說法有點片面。血尿有肉眼血尿和鏡下血尿之分,鏡下血尿通常在肉眼之下看不出尿液顏色變化。

鏡下血尿:是指在顯微鏡下檢查尿沉渣,一個高倍視野內紅細胞數在3個以上,或者尿流式細胞儀分析大于10個/ul,但肉眼觀察不能察覺尿液顏色變化。

肉眼血尿:是指大家通過肉眼就能發現小便顏色異常變紅,呈洗肉水樣、茶色或者醬油色的現象,一般每升尿含1ml血液即可顯示紅色,提示有活動性出血。

所以,尿不紅不代表沒有血尿,高危人群需就醫檢查確定。例如膀胱癌高危人群(尤其是吸煙者、染發劑從業者),即使無癥狀,也建議每年做尿常規+尿脫落細胞學篩查。

作圖:吳娟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主管護師

上面這些流言,你“踩坑”了嗎?那么,該如何正確、科學地應對血尿呢?以下幾點可以參考:

定期體檢,高危人群必查三項

1.尿常規:區分真性血尿與假性血尿。

2.尿紅細胞形態:判斷內科性(腎小球病變)或外科性(結石/腫瘤)血尿。

3.泌尿系B超/CT:排查結石、腫瘤、畸形等結構異常,當然如果懷疑膀胱、尿道腫瘤,醫生還會給你做膀胱鏡檢查。

兩要兩不要

1.要記錄:血尿出現時間(初始/全程/終末)、是否伴疼痛/血塊、誘因(運動/服藥)。

2.要復查:即使血尿消失,1個月內需重復尿檢確認。

3.不要擅自止血:不要擅自用云南白藥等藥物掩蓋癥狀。

4.不要亂用偏方:盲目服藥可能引起肝腎毒性反應。

作者丨朱天蓓 浙江新安國際醫院(嘉興大學附屬新安國際醫院)院辦主管護師

審核丨肖永雙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

章雅青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護理學院原院長

作圖丨吳娟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主管護師

來源: 科普中國創作培育計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