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學名:Brassica napus L)是十字花科蕓臺屬的植物,原產于歐洲地中海沿岸,現在全球廣泛種植,尤其在歐洲北部、北美加拿大和中國長江流域。油菜花朵美麗,可供觀賞,還是中國主要的植物油來源,可以加工成食用油和高蛋白飼料。油菜一生需要經歷發芽出苗期、苗期、現蕾抽薹期、開花期、角果發育成熟期等五個階段,其中春油菜的生育期為80-120天左右,而冬油菜的生育期為200天以上。
一、營養生長
1.出苗
種子萌發時,上胚軸向上延伸頂出子葉,同時下胚軸向下伸長形成主根。胚芽生長點位于兩片子葉之間。主根首先垂直向下生長,繼而分化出次生根和根毛;這些根系結構負責吸收水分和養分,以維持植物的生長。
2.二葉期
當初生葉完全展開后,植株便以每7至10天新增一片葉片的速率生長。這種快速的冠層擴展顯著增加了光合面積,從而更有效地捕獲光能、吸收水分和養分。3.四葉期當植物生長至四片葉子完全展開的階段,其最終形成的總葉片數量已基本由內在的遺傳基礎和外界的環境條件所決定,關鍵因素包括播種時間、養分供應、溫度以及濕度等。4.六葉期油菜主莖通常可產生10至15片葉子。當植株生長至六片葉子完全展開的階段,其葉片數量便已達到越冬前所需的最低生理閾值。此階段的葉片生長進程與關鍵的春化作用保持同步,這對于確保后續正常開花至關重要。5.越冬期
在蓮座期越冬階段,油菜通過顯著的形態與生理調整增強抗寒能力:植株莖干加速木質化增粗,同時葉片形態發生適應性改變——細胞分裂模式轉向小型化,并積累可溶性糖、脯氨酸等高濃度滲透調節物質,使細胞液冰點降低,有效防止低溫下胞內冰晶形成。這種小細胞、厚葉片的特征可減少水分蒸發面積,配合細胞液濃度提升形成的抗凍緩沖體系,顯著提高植株對冰凍脅迫的耐受性。### 二、生殖生長
6.莖干生長
當春季光周期延長且日均溫穩定超過4.4℃時,油菜結束休眠恢復生長。此時莖部伸長首先表現為基部葉片加速膨大和頂端花芽原基分化。在植株中上部,位于葉腋的休眠腋芽被激活,發育為一級分枝;每個新生分枝通常可展開1至4片新葉并分化出一簇花芽。充分發育的植株最終形成由15至20片功能葉構成的冠層結構。7.10%開花
當田間約10%的植株進入始花期(以主莖基部第一朵小花開放為標志)后,群體花期進程正式啟動。開花順序遵循自下而上的發育規律:主莖花序上的花蕾率先開放,隨后每日以≥3朵花的速率持續向上延伸綻放;而次生分枝的花序通常在主莖始花后2-3天相繼啟動,呈現梯次開放模式。8.30%開花
當約30%的植株群體進入盛花期,單朵花的有效開放即標志著角果形成程序的啟動——其子房須經成功授粉才能發育為含種子的角果。此階段光合速率下降會導致同化物供給不足,引發花器官敗育或角果內種子發育中止,直接削減單株生產力。在正常栽培條件下,油菜花朵的有效結實率通常維持在60%左右,其波動受花芽分化質量、傳粉效率及光合產物分配的協同調控。9.50%開花****當群體中50%植株進入盛花期時,標志著油菜進入生殖生長關鍵期。此階段前10日內開放的花朵通常具備最佳授粉條件,可順利完成受精并發育為含種子的角果。整個花期持續約30至40天,期間維持健康冠層結構至關重要——茂密的莖葉通過高效光合持續供給同化物,而適度的株高,通常需≥120厘米,則能優化空間布局,二者協同保障光合產物向籽粒的高效轉運,最終實現種子飽滿發育。10.90%開花當90%植株進入終花期,生殖生長進入峰值階段。早期成功授粉的子房發育為含活力種子的角果,同時新生角果持續形成。此階段存在顯著的庫源競爭——新生花芽與膨大角果激烈爭奪有限的光合同化物,常導致后期花朵敗育。角果進入快速膨大期,其長度和鮮重在花后15-20天的干物質積累中期達到最大值,此時籽粒含水量>80%,之后逐步轉向干物質轉化與成熟。****11.初熟當莢果色澤由黃轉褐且果皮在干燥環境下呈現脆性時,標志進入初熟期。此階段伴隨種子的雙重轉化:在形態演變上,種皮色素沉積加深,胚乳細胞啟動程序性脫水;在水分代謝上,種子以每48-72小時失水3%的速率持續脫水,直至含水量降至安全貯藏閾值。灌漿核心期集中于成熟前35-55天,光合產物向籽粒高效轉運,可溶性糖加速轉化為貯藏物質,花期后70±5天,籽粒干重達到最大值。12. 完熟
種子成熟的核心標志是完成生理脫水——在發育末期通過主動水分代謝,使種子含水量從成熟初期的60-80%降至生理成熟期的15-20%,最終貯藏期穩定在8-12%。此過程中,光合產物向種子的轉運停止,千粒重達到峰值;細胞合成LEA蛋白維持膜結構穩定性,使種子進入"玻璃態"代謝靜止狀態,顯著延長貯藏壽命;莢果同步啟動開裂程序,背縫線與腹縫線的薄壁細胞在纖維素酶、果膠酶作用下降解胞間層,導致果皮張力失衡,沿中心軸產生的扭應力使果殼脆化開裂。
來源: 公眾號:農林生態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