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腳步日益臨近,回想起往昔那些驕陽似火的日子,你悠閑地走在樹下,或許會突然感覺有水滴落在身上。你下意識抬頭看看天空,并未下雨,再瞅瞅附近的空調外機,似乎也不是空調水。那這莫名出現的水究竟從何而來?答案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它極有可能是蟬尿。

蟬也會尿尿?沒錯,不過蟬尿與我們人類所熟知的尿液大不相同。“蟬尿”由蟬吸取樹汁轉化而來,其中95%為水分,其余則是植物汁液中的糖分等有機質成分。通常情況下,接觸到人體不會引發過敏等癥狀。

圖源:Pixabay

為了獲取足夠的營養,蟬就不得不大量吸食樹木汁液。據研究,一只成年蟬每天吸食的汁液量相當可觀。如此大量的汁液進入蟬的體內,多余的水分就必須被排出體外,這就形成了我們所看到的“蟬尿”。蟬的排泄系統相對簡單,它們沒有像人類一樣專門的泌尿系統,而是通過馬氏管來完成排泄過程。馬氏管位于蟬的消化道后端,能夠收集血淋巴中的代謝廢物和多余水分,并將其轉化為尿液,最終通過肛門排出體外。

當大量蟬聚集在同一棵樹上吸食汁液時,它們排出的尿液就會如同細雨般紛紛灑落。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我們在某些樹下會頻繁感覺到有水滴落下。而且,蟬尿中除了水分,還含有一些從樹木汁液中攝取但未被完全利用的物質,比如少量的糖分等。這些物質可能會讓落在身上的蟬尿有一種黏黏的感覺。

有時,人們為躲避尿液,看到樹上有蟬便快步跑過,卻發現被淋到的概率反而更高。這是因為蟬被“嚇尿”了。蟬似乎“知道”體重越輕飛越快,當察覺到有物體突然逼近,容易產生應激反應,通過加速排泄來減輕身體重量,從而實現快速飛離。就像路邊常見的黑蚱蟬,在自己逃離時還會發出短促而尖銳的蟬聲,招呼同伴一同快跑。所以,當有人快速經過時,常常能看到一樹蟬邊飛邊尿的有趣場景。

通常,我們遭遇的可能只是幾滴蟬尿,而在一些地方,相關情景則顯得頗為夸張。在美國15個州的林地、公園等地,曾出現數萬只“17年蟬”。這些蟬聚集在一起,發出的蟬鳴聲成為噪音,給當地居民帶來諸多困擾。不僅如此,大量蟬爬上樹后,人們竟然在晴天遭遇了“下雨”。經生物學家研究發現,這并非真正的毛毛雨,而是蟬尿。在秘魯,有一棵樹因偶爾“降雨”,被當地人尊稱為“哭泣樹”,直至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揭開真相——原來是樹上眾多蟬在撒尿。在國內,類似情況也多次出現。比如,有網友分享,廈門大學芙蓉隧道前的一棵樹下,大晴天時整棵樹“尿如雨下”。至于蟬為何會在這棵樹上集體“滋尿”,廈大生物系副教授羅大民表示,或許與校園內蟬的數量、品種,所種植的樹木,以及蟬是否受到外界驚嚇等多種因素有關。蟬比較青睞盆架子、臺灣欒樹等樹種,而像“皮厚”的棕櫚科大王椰子樹等,一般很難看到蟬的身影。

有網友覺得,淋到身上的幾滴蟬尿,雖傷害性不大,卻“侮辱性”極強,那么有沒有辦法控制夏蟬的數量?但也有人卻認為,能聽到蟬鳴,實則表明城市生態環境良好。雖說“蟬尿”聽起來讓人感覺不太舒服,但實際上這種液體無毒無害,主要成分是水,只是經過了蟬的消化。從某種程度上講,它甚至比自然降落的雨滴更干凈。

圖源:Pixabay

畢竟,如果某一個夏天我們再也聽不到蟬鳴了,那就意味著周邊的生態環境已經惡化到了相當嚴峻的程度。而且,蟬作為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肩負著傳播花粉、促進植物繁殖的重要使命。盡管蟬會吸食樹汁,可對于樹木而言,其吸食的量簡直微乎其微。更何況,成蟲蟬的壽命僅僅只有一兩個星期,要是為了去除蟬而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實在過高,并且還可能對生態系統造成難以預估的負面效應,實在是得不償失。

參考資料:

[1]Challita,E.J.,&Bhamla,M.S.(2024).Unifyingfluidicexcretionacrosslifefromcicadastoelephants.Proc.Natl.Acad.Sci.U.S.A.,121(13),e2317878121.doi:10.1073/pnas.2317878121

[2]Daniel,A.(2024).Scientistsstudiedhowcicadaspee.Theirinsightscouldshedlightonfluiddynamics.NPR.Retrieved

供稿單位:重慶陸海傳媒有限公司電腦報出版分公司

記 者:盧婷婷

編 輯:葉家余

主 編:陳 鑫

審核專家:余師亮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部分圖片來源網絡,非商業用途,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來源: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