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童天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審核:陳爾真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主任醫師

毛恩強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主任醫師

意外的中毒

在西藏高原的深處,小李與朋友們歡聚一堂,享受著純天然的美食。其中,一種被譽為保健養生圣品的未經加工的尼泊爾野生蜂蜜格外引人注目。小李,作為一位熱愛純天然食物的青年,懷著滿心期待品嘗了這種蜂蜜。然而,僅在品嘗一勺后的5分鐘,小李突然感到惡心、嘔吐。半個小時后,頭暈、四肢麻木的感覺更是讓他驚恐萬分。小李的直覺告訴他,事情并不簡單。于是,朋友帶他匆匆趕往醫院,剛到急診室,小李就支撐不住暈倒在地。醫護人員迅速展開搶救,發現他呼吸困難、心律緩慢,血壓更是降到了休克狀態。經過一系列急救處理,小李的生命體征逐漸平穩。

醫生根據小李朋友提供的信息,高度懷疑小李是野生蜂蜜中毒,立即對小李進行了洗胃處理。在隨后的心電圖監測中,小李的心律逐漸恢復正常,呼吸也變得平穩有力。經過一夜的密切觀察和治療,小李在第二天成功脫離了呼吸機。雖然意識還未完全恢復,但他的生命體征已經基本恢復正常。醫生告訴小李,純天然食物雖然具有一定的保健養生功效,但也可能隱藏著未知的風險,而未經加工的野生蜂蜜,更有可能對人體造成危害。醫生反復叮囑小李,今后要避免再次食用未經加工的野生蜂蜜,以防再次中毒。

什么是蜂蜜中毒?

蜂蜜中毒是指因食用含有有毒物質的蜂蜜而引起的一系列中毒癥狀。這些有毒物質可能來自花粉、花蜜、蜜蜂所采集的植物或其他環境污染源。另外,野生蜂蜜的采蜜源難以控制,其中也可能會含有一些導致特定人群過敏的花粉。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蜂蜜中毒的癥狀有哪些?

食用有毒蜂蜜會給人體健康帶來風險。有毒蜂蜜主要是由于蜜蜂采集了含有有毒成分的花粉源,例如雷公藤、附子、洋地黃以及某些杜鵑花科植物。因此蜂蜜中毒的癥狀與毒物的種類、濃度以及個體差異有關,但通常包括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暈、視力模糊、四肢麻木、幻覺、過敏等。嚴重者可能出現呼吸困難、心律失常、癲癇、休克,甚至死亡。

尼泊爾的蜂蜜多來自含有高濃度木藜蘆毒素的杜鵑花。木藜蘆毒素,又稱梫木毒素,是一種神經毒素,毒性較強。食用未經處理的尼泊爾野生蜂蜜可能引發一種被稱為“狂蜜病(Mad Honey Disease)”的中毒現象,主要影響神經細胞的鈉離子通道,進而影響神經系統,對消化道也有很嚴重的影響,對呼吸、心臟可以產生強烈的抑制作用。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蜂蜜中毒危重程度識別

輕度中毒:可能出現口干、口苦、口唇發麻、頭疼、乏力、四肢酸麻、脹痛、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稀水樣便等癥狀。

中度中毒:可能出現心悸、胸悶、氣短、心前區不適、顏面浮腫、面色潮紅、血壓下降、心率變緩、心音低鈍、心律不齊等癥狀。

重度中毒:上述癥狀更加嚴重,并出現面部發紺、尿蛋白、周身麻木、眩暈,伴隨一過性的視力模糊等神經系統癥狀,甚至出現休克。

蜂蜜中毒的急救措施

催吐:若食用有毒蜂蜜后出現中毒癥狀,可嘗試用手指、壓舌板等物品刺激咽喉部進行催吐,以減少毒素吸收。

就醫:盡快前往醫院接受治療,提供相關病史,醫生會根據病情進行洗胃、導瀉、藥物治療等處理,以減輕癥狀并促進康復。

避免再次接觸:康復后要避免再次食用可能引起中毒的蜂蜜或相關產品,以免再次發生中毒事件。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如何預防蜂蜜中毒?

在購買蜂蜜時,應選擇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經過權威機構檢測和認證的蜂蜜產品。同時,了解蜂蜜的產地信息,避免購買來源不明的野生蜂蜜,特別是那些來自尼泊爾等高風險地區的野生蜂蜜。即使是低毒的野生蜂蜜,在過量食用后也可能增加中毒的風險,因此需要適量食用。而對于具有過敏體質的人群來說,食用野生蜂蜜時必須非常慎重。

總之,蜂蜜因其豐富的營養價值和獨特的口感深受人們喜愛,但野生蜂蜜中可能含有有毒物質,導致進食者中毒。尤其是尼泊爾的野生蜂蜜,含有的木藜蘆毒素濃度高,毒性較強。小李的故事提醒我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要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在選擇食品時,我們應該理性對待,不要被純天然等字眼所迷惑,也不要盲目追求其所謂的保健功效,盡量選擇經過權威機構檢測認證的產品。只有科學合理地選擇食品,才能保障我們的健康與安全。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