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樊蕊蕊 離島醫療綜合體北京協和醫院澳門醫學中心 醫學博士

審核:王文澤 離島醫療綜合體北京協和醫院澳門醫學中心 主任醫師

乳腺癌作為女性惡性腫瘤中發病率居首位的疾病,被稱為“紅顏殺手”。我們該如何更好地預防、篩查乳腺癌呢?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為大家進行醫學科普。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一、乳腺癌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乳腺癌的危險因素可分為固有因素和可控因素。固有因素是與生俱來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乳腺癌家族史、月經初潮年齡早、絕經年齡晚等。可控因素包括:長期抽煙、飲酒、肥胖、情緒不良等。為實現針對性預防,建議做到“固有因素加強認知,可控因素加強干預”?,F將乳腺癌的高危因素總結如下:

1. 月經初潮年齡≤12歲;

2. 絕經年齡≥55歲;

3. 有乳腺良性疾病手術史;

4. 一級親屬有乳腺癌史,或二級親屬50歲前有2人及以上患乳腺癌,或有2人及以上患卵巢癌;

5. 使用雌、孕激素替代治療≥6個月;

6. 無哺乳史或哺乳時間<4個月。

二、女性如何進行定期自我檢查?

乳腺癌的早期發現對于患者的治療和預后至關重要。女性該如何進行定期自我檢查呢?建議最好在月經結束后7~10天進行自我檢查,用中指和食指的指腹觸摸整個乳房,輕輕觸摸皮膚下是否有腫塊。觸診后還可以對照鏡子,檢查自身兩側乳房是否對稱、形狀輪廓有無改變、有無乳頭溢液、乳頭是否凹陷、乳房皮膚有無水腫、發紅等。如有以上體征,建議立即前往正規醫院進行進一步檢查。除此之外,醫生建議40歲以上女性要每年進行乳腺癌篩查,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應提前至35歲甚至更早。

三、乳腺癌到底會不會“遺傳”?

乳腺癌的發病機制十分復雜,基因在其發病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眾多科學研究表明,部分乳腺癌與遺傳因素有著密切聯系。其中,乳腺癌1/2號基因(BRCA1/2)的突變堪稱是導致遺傳性乳腺癌的“罪魁禍首”。一旦它們發生突變,癌細胞便有了可乘之機,并且其后代很有可能攜帶該突變基因,患癌風險大大提高??茖W的遺傳咨詢不僅能夠檢測出突變基因,使早期乳腺癌患者實現靶向治療,還可以盡早進行干預,保護下一代的健康。

四、乳腺癌該如何預防和篩查?

(一)預防為先——生活方式的微調,健康的大跨步

1. 踐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煙限酒、適度運動;

2. 養成健康飲食習慣,減少精神緊張因素,保持心態平和;

3. 盡量選擇適時生育,提倡母乳喂養;

4. 積極治療乳腺疾病,高危人群要定期做乳腺檢查;

5. 不亂用外源性雌激素,如胎盤素、避孕藥、羊胎素等。

(二)定期篩查——早發現、早治療的生命鑰匙

目前推薦采用乳腺X線攝影聯合超聲進行篩查。根據乳腺影像報告及數據系統(BI - RADS)的診斷結果分類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

·BI-RADS 0類:提示現有影像未能完成評價,需增加其他影像檢查。

·BI-RADS 1、2類:無需特殊處理,每1~2年進行1次檢查。

·BI-RADS 3類:建議在此后3~6個月時對病灶側乳腺進行X線復查,在第12個月與24個月分別對雙側乳腺進行X線復查。如果病灶保持穩定,則可繼續隨訪;如病灶有進展,應考慮進行病理活檢以確診。

·BI-RADS 4、5類:建議進行病理活檢,若結果為陰性則進行定期隨訪即可;若診斷為癌前病變或癌,應盡快到正規醫院進行診治。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總之,癌癥雖可怕,但并非不可戰勝。乳腺癌不僅是個人挑戰,更是需要家庭和社會共同面對的考驗。我們呼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提升公眾對乳腺癌的認知與重視。醫療機構應加強乳腺癌篩查技術的普及與優化,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醫療服務;政府需加大對乳腺癌防治項目的支持力度,推動相關政策的實施。讓我們攜手并肩,以科學的態度面對乳腺癌,用實際行動關愛乳腺癌患者,共同構建一個沒有乳腺癌的美好未來。

參考文獻:

[1]高麗.乳腺癌已經全面進入“慢病時代”[N].中國婦女報,2024-10-30(008).

[2]顧天成,徐鵬航,董瑞豐.乳腺癌防治月:你關心的乳腺癌防治問題看這里[N].新華每日電訊,2024-10-28(002).

[3]徐泰.BIRADS-3對乳腺癌診斷指導意義的Meta評價及影響因素分[D]廣州醫科大學,2023.DOI:10.27043/d.cnki.ggzyc.2023.000111.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