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玉婷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

審核:薛俊麗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 主任醫師

李陵君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 副主任護師

鄰居王阿姨1個月前發現口腔里長了一個潰瘍,起初只有綠豆大小,但如今卻逐漸增大且不見好轉,還伴有疼痛感,進食也日漸受影響,于是來到醫院就診。經口腔醫生檢查并做病理分析后發現,這個小小的潰瘍并不簡單,竟是口腔癌!口腔癌是發生在口腔內的惡性腫瘤,常見類型包括舌癌、牙齦癌、口咽癌、頜骨癌等。口腔癌早期往往較為隱匿,容易被誤認為是普通的口腔潰瘍。

那么,普通的口腔潰瘍為何會“演變”成口腔癌?我們還能否對口腔里的小潰瘍掉以輕心?今天,就來帶大家正確認識口腔癌,做好防治不用怕!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如何區分口腔潰瘍與口腔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關注以下四點:

1.關注時間:口腔潰瘍病程較短,一般7~10天即可愈合;而口腔癌病程較長,如果口腔潰瘍超過兩周仍未愈合,就需前往醫院口腔科進行鑒別。

2.關注臨床表現:口腔潰瘍通常具有紅、腫、凹、痛、軟五個特點,即邊緣發紅、局部腫脹、中央凹陷、邊界清楚、有明顯疼痛感且質地較軟。而口腔癌則常表現為四周邊緣隆起,中間凹凸不平,質地較硬,口腔黏膜表皮細胞也可能發生變化,如變白、變褐或變黑。若口腔黏膜變得粗糙、增厚或出現硬結,以及出現白斑、紅斑,則需警惕口腔癌的可能。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3.關注部位:口腔潰瘍可發生在口腔的不同位置,很少固定在某一部位;而口腔癌則常在同一位置反復發作且不見愈合。

4.關注伴隨癥狀:口腔潰瘍常伴有疼痛感;而口腔癌早期可能無癥狀,隨著病情發展會影響咀嚼或吞咽,可能出現口腔麻木感、刺痛或疼痛感;若表面破潰還會出血、產生異味等。

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預防口腔癌的發生?

1. 避免吸煙和飲酒:吸煙與口腔癌密切相關,吸煙會刺激口腔黏膜,增加癌變風險;而酒精可促進致癌物進入口腔黏膜,增加口腔癌的發病率。

2. 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不良的口腔衛生習慣是口腔癌的高發原因。我們應每天早晚按時刷牙,使用軟毛刷并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定期使用牙線和漱口水清潔牙縫和口腔,減少細菌滋生。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3. 平衡膳食:長期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B及鐵、鋅等微量元素易誘發口腔癌。我們應保證均衡飲食,避免辛辣刺激和高脂食物,多食用新鮮水果蔬菜,確保鐵、鋅等微量元素的攝入。

圖4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4. 定期口腔檢查、正規就醫:定期的口腔檢查可早期發現口腔黏膜的異常變化,是有效的預防手段。口腔治療及修復應選擇正規醫院或牙防所,避免不正規的口腔修復體對口腔黏膜或牙齦造成不良刺激。若出現齲齒,應及時就醫拔除。

圖5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5. 接種人乳頭狀瘤病毒(HPV)疫苗:研究顯示,部分口腔癌與HPV感染有關。接種HPV疫苗可降低感染HPV的風險,從而預防部分口腔癌的發生。

6. 拒絕檳榔:世界衛生組織已將檳榔列為一級致癌物。長期咀嚼檳榔會增加口腔黏膜與致癌物質直接接觸的機會,導致口腔黏膜長時間受損,增加癌變風險。因此,應戒除嚼檳榔的習慣。

參考文獻:

[1]賈鑫華,蘇征,李煜霏,等.人乳頭瘤病毒相關頭頸癌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中國公共衛生,2022,38(11):1489-1493.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