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腰椎間盤突出癥,常被視為老年病。但近年骨科門診發現,青少年因腰痛就診并確診此病的情況顯著增多。數據顯示,我國青少年發病率較 20 年前增長近 5 倍,部分嚴重案例甚至出現神經壓迫致跛行。該病不僅影響青少年學習運動,還可能危害脊柱發育,本文將解析這一年輕化趨勢。
診斷:別把腰痛當生長痛
1.晨起腰痛加重
該癥狀與常見的肌肉勞損夜間痛不同,表現為晨起后腰部疼痛感明顯增強,活動一段時間后疼痛可逐漸緩解。
2.坐位時疼痛劇烈
患者坐位時腰部疼痛顯著,尤其持續坐位超 30 分鐘時疼痛加劇,站立活動后疼痛可減輕,對日常學習生活影響較大。
3.神經放射性疼痛
疼痛多從臀部沿大腿后側放射至小腿外側,甚至足部,呈沿神經路徑的傳導性疼痛,常伴隨麻木、刺痛或燒灼感。
4.特征性體征
直腿抬高試驗陽性是常見體征:患者平臥時,醫生將其腿抬至 60 度以內,若出現腰腿痛則為陽性,提示存在腰椎間盤突出可能。
青少年患者的腰痛常被誤認為 “生長痛” 或 “缺鈣”。若腰痛持續超兩周,尤其伴下肢麻木、刺痛等癥狀,家長及醫生需高度警惕,及時就醫排查。
調整坐姿與書包管理
為預防脊柱相關疾病,需加強對青少年坐姿調整的指導。
首先,遵循 “三個 90 度原則”:髖、膝、踝關節均保持 90 度彎曲,確保身體中軸線對齊。
其次,倡導動態坐姿管理:每 30 分鐘起身靠墻站立,配合雙臂上下滑動的 “天使翅膀” 動作,促進血液循環與脊柱靈活性。運動方面需遵循科學處方:推薦游泳(尤其是蛙泳)、平板支撐、小燕飛和臀橋訓練,此類運動可強化背腹肌肉與核心肌群,提升脊柱穩定性。需避免負重深蹲、仰臥起坐、下腰等動作,以防脊柱承受過度壓力。
此外,書包管理是重要環節:
① 重量控制在體重的 10% 以內,避免脊柱長期受壓;
② 優先選擇雙肩背包,均勻分散負重;
③ 書本按 “重物近背” 原則擺放,保持書包重心穩定,減少脊柱側彎風險。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研究表明長期腰痛易引發青少年焦慮、抑郁情緒,因此在物理干預的同時,也需重視心理疏導與康復。
來源: 內容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