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考、各地中考都集中在6月,這個月里,各地的中學校園里,常會掀起一場“紙屑風暴”,教學樓前雪花般紛飛的碎紙片,已成為許多中學獨特的“風景”。

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水利工程的物理模型試驗中,紙屑也扮演著一個神秘且重要的角色。它被當作一種特殊的工具,幫助工程師們測量復雜的流場。

釋放壓力的“紙屑儀式”

高考、中考“撕書”現象已經存在多年。高三和初三(九年級)的學生們將堆積如山、見證了他們的努力與拼搏的書本、試卷撕成碎片,拋向空中,紙屑如雪花般漫天飛舞。

當中考、高考一天天臨近,緊張的氛圍也達到頂點,學生們需要一種方式釋放壓力。考后撕書,這種簡單而直接的行為,成為他們選擇的方式之一。

在這一刻,紙屑成為了壓力的載體。它們被撕碎、拋起,隨著風在空中飛舞,仿佛也帶走了學生們心中的緊張與焦慮。紙屑的飄落,象征著對過去的告別,以及對未來的期待。

揭秘流場的“偵探”

在水利工程的物理模型試驗中,紙屑卻有著截然不同的使命。

水利工程往往涉及復雜的水流運動,工程師需要精確地了解水流的速度、方向和分布情況,也就是流場。然而,水流是透明且難以直接觀察的,這就需要借助一些特殊的工具來幫助測量。

紙屑,因其輕盈的特性,成為理想的示蹤幫手之一。在試驗中,這些看似普通的細碎紙屑瞬間被賦予了使命——它們輕盈漂浮,隨著水流方向而旋轉、漂移,宛如微小的浮標,每一片都精準記錄著水流的軌跡和速度,通過高速攝影機持續捕捉它們的位移變化,紙屑的軌跡最終被轉化為數據洪流,匯入粒子圖像測速技術系統。

通過復雜算法分析位移差,研究人員得以精準解析水流態勢,揭示漩渦等的生成與運動的規律,這些數據對于設計水利工程設施至關重要。

沒有無用的物質,只有未被發現的意義

在高考撕書時,紙屑隨著風的流動而飄散,象征著學生們壓力的釋放和情緒的流動。而在水利工程中,紙屑隨著水流的流動而漂移,幫助工程師們揭示水流的秘密。

紙屑本身并無意義,是人類的行為賦予其截然不同的價值與歸宿。

下一次看見紙屑紛飛,無論那是青春的揮灑抑或是科學的凝視,都不妨駐足片刻——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碎片,皆在默默講述著選擇的力量。青春時光中每一片被揚起的紙屑,不也正像投入生活洪流中的微小粒子?它們漂流的軌跡,終將構成我們獨一無二的人生“流場”。

沒有無用的物質,只有未被發現的意義。

(來源:科普時報;作者系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當涂基地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高級工程師)

來源: 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當涂科學試驗及科技開發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