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葛龍菲 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審核:王海寧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主任醫師 內分泌科副主任

“甲狀腺功能亢進”這個聽起來陌生的疾病,其實在大眾中并不罕見,尤其是育齡女性中常見。它也不只是表現為簡單的“脾氣急躁、心跳加快”,而是一個累及全身多系統,包括生育力的疾病。

什么是甲亢?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甲狀腺,它是位于我們頸部前方、喉結下方,形狀似“蝴蝶”的內分泌腺體。別看這只“小蝴蝶”不起眼,它其實是身體里的“隱形指揮官”,通過分泌甲狀腺激素調控代謝快慢,為人體這個精密儀器靈活“換擋”,確保全身各項機能平穩高效地運轉。當甲狀腺激素合成和分泌過多時,身體所有系統就像被“加了油”一樣加速運轉,這種狀態就叫“甲狀腺功能亢進”,簡稱“甲亢”。引起“甲亢”的病因有多種,最常見的就是“格雷夫斯病”,它是因為我們機體的免疫系統功能紊亂,產生了一種抗體,這個抗體能夠刺激甲狀腺不受控制的持續大量分泌甲狀腺素,導致機體甲狀腺激素過多的狀態。通俗來講,甲亢時機體甲狀腺激素過多就像給車子持續踩油門,車速越來越快,心臟飛速跳動、腸胃蠕動加快、能量快速消耗等,人仿佛被上了“發條”一樣。這些“加速”會引發一系列讓人不舒服的癥狀,包括: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心臟仿佛參加了百米賽跑,持續地“怦怦”直跳,安靜坐著時的心跳通常超過100次/分,有時還伴隨血壓升高。有些人還會出現心律不齊,就好像家里的電線短路一樣,燈泡會忽明忽暗,心跳的鼓點也亂了節奏,這種心律不齊通常令人坐立不安。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即使在涼爽的環境中,患者也會愛出汗、怕熱,身體內部仿佛處在“火焰山”一樣,讓人感覺處處想要“冒火氣”。

圖4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圖5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看似精力旺盛,但其實身體透支嚴重,肌肉無力,有的人可能在大餐一頓或者爬山后出現四肢癱軟無力。

女性可以出現月經周期紊亂,月經量少或者淋漓不盡表現,男性也可以有性功能減退的表現。影響生育力。

圖6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二、“靜水深流”:警惕老年人的“淡漠型”甲亢

圖7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老年人患甲亢時,往往不一定出現上述那些“典型”癥狀,惡魔般的小蝴蝶也會“戴上面具”偽裝,這種情況被稱為“淡漠型”甲亢。患者通常表現為無力、精神萎靡、沉默寡言甚至抑郁。

圖8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老年人本身可能已有多種基礎疾病,比如心臟病、糖尿病等。當甲亢的“油門”悄悄踩下去時,心臟和身體其他器官的負擔會被放大,心絞痛、房顫和心力衰竭等可能更容易找上門來。

老年甲亢患者往往是“靜水深流”,表面無波,內里暗流涌動。有時表面上的風平浪靜正代表著內在的深層危機,這種“安靜”并不意味著安全。與年輕患者相比,老年甲亢患者最常見的癥狀是體重減輕和疲乏。有的人心率會加快,但也有些人心率維持在相對正常水平,沒有凸眼這些“招牌”癥狀,卻可能更容易出現心律失常、心絞痛、心力衰竭,甚至便秘。偶爾也會有出汗、緊張、腹瀉和手抖,但整體來講癥狀更不典型、更易被忽略。這種表現和老年人機體生理功能衰退、衰老相關免疫系統變化以及甲亢帶來的機體嚴重消耗有關。

三、“大眼睛、兇巴巴的”格雷夫斯病

在甲亢的眾多病因中,格雷夫斯病(又稱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是一種較為常見且獨特的類型。當甲亢由格雷夫斯病引起時,除了上述的“加速癥狀”外,還可能出現特殊的眼部和皮膚癥狀。

患者可能出現眼球外突(看起來像在“瞪”人)、復視、眼周浮腫、畏光、流淚和炎癥。患者在別人眼里好像一直“盯著”前方,實際上是眼睛運動不暢導致的。有些患者眼睛閉合困難,會引起角膜干燥和損傷。皮膚表現稱為黏液性水腫,通常在小腿部位出現,皮膚增厚像橘皮一樣。

圖9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四、當“超速”駛入絕境——甲狀腺危象

當“小蝴蝶”持續瘋狂地飆車,就會帶著身體駛入絕境,也就是“甲狀腺危象”,這是甲亢的PLUS版,屬于危及生命的急癥。

患者會出現高熱、大汗、嘔吐、腹瀉甚至昏迷。甲狀腺危象常在未治療、治療不當或治療中斷的甲亢患者身上出現,也可能由于感染、外傷手術、分娩等應激事件誘發。遇到甲狀腺危象需要立刻急診就醫。

五、輕松識別“惡魔小蝴蝶”——甲亢的診斷方法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癥狀和體格檢查初步懷疑甲亢,再通過化驗檢查確診。這些化驗檢查包括甲狀腺功能檢驗、甲狀腺抗體測定及彩超檢查,隨著技術的進步,目前在大多數醫院均能進行。

六、松開油門,人生才能張弛有度——甲亢的治療

治療甲亢的目標是讓“踩在油門上的腳”松開,使身體的各項機能回歸正常。治療方案包括:

圖10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1. 改善癥狀的治療:β受體阻滯劑(如普萘洛爾片)是給超速的心臟加上“限速器”,減緩心率,減輕心悸和焦慮癥狀。

2. 控制甲亢的治療:常見的甲巰咪唑和丙硫氧嘧啶,這兩種藥物能抑制甲狀腺激素合成和分泌。

圖1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此外,還可以通過口服放射性碘-131,使甲狀腺組織被部分破壞,從而減少激素過度合成和分泌。治療后需避開嬰幼兒和孕婦一段時間,放射性碘治療后6至12個月內應避免懷孕。孕期或哺乳期女性、活動性格雷夫斯眼病患者禁用。

圖1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對于某些特殊情況,如巨大甲狀腺腫及藥物不耐受者等,可以考慮切除部分或全部甲狀腺。術后需長期服用左旋甲狀腺激素進行替代治療。

圖1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孕婦的甲亢,嚴重影響母嬰健康,應在內分泌專科就診治療。孕婦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避免在胎兒臟器發育的關鍵期(孕6-10周)使用抗甲狀腺藥物,可先試用普萘洛爾對癥治療。孕婦甲亢首選抗甲狀腺藥治療,定期門診隨診、產檢,關注自身甲狀腺功能及胎兒狀態。

圖14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三種治療方法各有利弊:藥物治療總體副作用小,即使發生不良反應,停藥后副作用可消失;但是療程長,通常療程需要2年甚至更長時間;復發率高但是復發后藥物治療仍然有效。放射碘治療高效,一次口服放射碘,多數患者3個月內癥狀緩解,治愈率超85%,復發率低(<1%),但可能致甲減。手術根治快,但是創傷大,目前主張近全切,術后也是永久性甲減,更適合甲亢合并甲狀腺腫大壓迫癥狀、合并結節病變,尤其合并疑似癌變者則更具優勢。

最終需結合醫生建議、年齡、病情嚴重程度及個人意愿綜合決策。無論選擇何種治療方式,都需定期復診和檢查,切勿隨意停藥,避免甲亢反復或導致甲狀腺危象。

圖15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甲亢并非不可治愈的“洪水猛獸”。通過科學的診斷和合理的治療,規律的隨診和檢查,我們完全有能力松開“油門”,甚至踩下剎車,絕大多數患者都能重獲甲功的平衡,回歸正常的生活軌道。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