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46年夏天,

長安城一個小公務員李善德接到“死亡KPI”:

把嶺南(今廣東茂名)的新鮮荔枝,

送到五千里外的長安(今西安)給楊貴妃慶生。

荔枝這水果堪稱水果界“作精”:

“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p>

摘下來一天就變色兒,

兩天香氣兒就沒了,

三天直接變味兒。

而嶺南到長安足足5447里(約2500公里),

唐朝最快的“八百里加急”快遞,

(實際一天最多也就能跑500里/227公里)

也得跑上11天!


話雖這么說,

但生命誠可貴,還是得掙扎一下,

搏一搏,萬一單車變飛機,

一天不就能飛到了嗎?

(疑似打工人被逼瘋后的幻想)

01 延緩荔枝的自毀程序

唐朝人早就被荔枝折磨瘋了:

埋土里?爛更快!

裝竹筒?悶餿了!

據傳李善德蹲在嶺南果園實驗四個月,

終于搞出唐代版“保鮮三件套”:

留枝-鹽浸-隔溫。

這樣一整套操作醒來,

終于讓荔枝保鮮期從3天撐到11天!

02 和時間賽跑

李善德掏出自創的Excel表——

“腳程格眼圖” ,

在方格紙上標記

每個驛站的路況、溫度、馬速。

一算發現:

走梅嶺關山路?山地+陡坡必超時!

改道走靈渠水路,船運+快馬接駁,

還能省出3天!

接著開啟“人海戰術”:

30匹汗血寶馬+4組騎手晝夜接力,

驛站換馬不換貨,跑死馬就換新,

還得全程驛站綠燈——不配合咋辦?

拿出從宰相楊國忠那兒忽悠到的

“全國加急VIP通行證”,

直接暢通無阻!

03 貴妃笑了,誰在哭?

當兩壇荔枝沖進華清宮時,

楊貴妃剝開微紅的果殼笑了。

但沒人告訴她:

背后是花費了數萬貫的天價賬單;

嶺南果園被砍光,

農家少女阿僮(劇中角色)蹲在樹樁邊哭;

驛道上累死的馬匹和騎手,

尸體都來不及收。

李善德咬牙懟老板:

“一顆荔枝入口,多少百姓汗血盡出!”

質疑領導的結局——當然是被流放嶺南,

卻因禍得福躲過安史之亂,

何嘗不是“職場險中求生還”呢。

荔枝這樣“嬌氣”的水果:

枝頭靚絕,離枝就開啟“自毀模式”

——

失水氧化變色不說;

糖分、VC等營養物質迅速分解,

果香味兒秒變酒糟味兒。

劇里李善德想盡辦法也才勉強撐11天;

如今,“凍眠鎖鮮”技術

早已讓荔枝跨越時空限制,

讓昔日貴妃專享的甜蜜,

成了超市里水靈靈的尋???,

現在我們吃的荔枝,

比楊貴妃那會兒還要原汁原味!

但在get貴妃同款,

實現“荔枝自由”的同時,

也有講究:

不空腹吃、不過量吃、上火不吃,

防止“荔枝病”。

像蘇軾一樣“日啖荔枝三百顆”

不可取哦~

畢竟古人云:

“一顆荔枝三把火”,

貪嘴的代價,可不再是累死馬,

而是燒著自己啦!

來源: 妮小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