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焦玉新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 主治醫師 博士研究生
審核:任艷萍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 副主任醫師
肺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之一,其主要作用是獲得身體所需的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然而肺癌的發病率與死亡率均居世界首位,國家癌癥中心2024年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在我國每年約有106萬新發病例[1],是當之無愧的“癌中之王”,對人類的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罹患肺癌后,手術切除對于部分患者來說是首選治療方法,但是還有一些患者心肺功能較差、內科基礎疾病較多或高齡,導致其無法接受手術治療,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放射治療就是首選的局部治療手段。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提到肺癌的放射治療,就不能不說早期肺癌的放療“重型武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立體定向放射治療,通俗地說,就是通過多個角度將X射線瞄準病灶進行集中照射,同時周邊正常組織的放射劑量要快速衰減從而對正常組織實現更好的保護。這好比多名神槍手從不同角度對同一個敵人進行定點強力轟擊,同時還得保證人質的安全。這種放射治療技術就像一把無形的手術刀,“快、準、狠”地將腫瘤切除,所以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又稱為“X刀”。近年來,大量臨床研究數據[2]顯示,對于不能手術的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的局部控制率可達90%,和外科手術的治療效果相當,且能保留肺功能,減少因手術造成的肺功能下降和并發癥增多的風險。目前它已經被多種指南推薦為不能手術或拒絕手術的早期肺癌患者的標準治療。
下圖為3例肺癌患者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前后的CT圖像對比(紅圈內為腫瘤所在位置,白色箭頭所指為肺內腫瘤)。由于3例患者基礎疾病較多,無法耐受手術,經多學科討論后患者接受了立體定向放射治療。
患者A為65歲男性,患左側肺癌(腫塊直徑為1.5 cm),接受立體定向放射治療8次,放射治療后1個月,CT圖像顯示腫瘤明顯縮小(腫塊直徑為0.7 cm),放射治療后6個月,CT圖像顯示腫瘤直徑縮小為0.3 cm,放射治療后3年,CT圖像顯示腫瘤完全消失。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患者B為69歲男性,患左側肺癌(腫塊直徑為4.0 cm),接受立體定向放射治療10次,放射治療后1個月,CT圖像顯示腫瘤明顯縮小(腫塊直徑為1.0 cm),放射治療后2年,CT圖像顯示腫瘤已經完全消失,放射治療后4年,CT圖像僅見一點纖維灶,類似于手術后留下的瘢痕。目前這位患者已經隨訪7年,還在隨訪中,沒有發現復發、轉移的跡象。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患者C為79歲女性,患右側肺癌(腫塊直徑為3.0 cm),接受立體定向放射治療5次,放射治療后1個月,CT圖像顯示腫瘤明顯縮小(腫塊直徑為1.5 cm),放射治療后8個月,CT圖像顯示腫瘤已經消散,放射治療后2年,CT圖像顯示原腫瘤所在位置已纖維化,目前這位患者已經隨訪10年。
圖4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放射治療是肺癌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合理應用放射治療可以幫助肺癌患者戰勝病魔,現代的放射治療科技含量很高,遠不是人們所想象的那么簡單,更不是有些人認為的“理療”。“一提放射治療就畏之如猛虎”是沒有必要的。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除了醫務人員專業化和醫療規范化以外,高質量的放射治療還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那么放射治療前、中、后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呢?
放射治療前:患者需完善各項檢查并明確腫瘤的病理及分期,這樣醫生才能準確制定個體化的方案,選用不同的放射治療技術。之后行肺癌定位CT掃描,由于肺部腫瘤隨呼吸運動幅度較大,此時醫生會根據具體的治療技術采用不同的固定方式,如真空塑形墊、體罩、腹部壓迫等。后續醫生會勾畫靶區、與物理師協同制定放射治療計劃,最后由放射治療技師進行操作。
放射治療中:這一過程如同進行CT掃描,整個過程中,無創傷、無任何疼痛,患者只需放松地平躺于治療床上即可。放射治療屬于局部治療,無全身性不良反應,僅可能于受照射區域出現程度不等的局部反應。放射治療期間應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場所,外出時佩戴口罩,以免交叉感染,如果治療期間出現嚴重的咳嗽、發熱等不適,應該及時和醫生溝通。肺癌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的整個療程一般在2周內完成,如果體表有標記線(治療擺位的重要標記),治療期間請務必保持此標記線清晰。另外,充足的營養攝入也是抗腫瘤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均衡營養,切勿盲目忌口。
放射治療后:每次治療結束后,患者本身不會帶有輻射,對周圍人群無任何影響,可以正常生活。抗腫瘤治療并不是“一錘子買賣”,全程管理非常重要,在整個放射治療療程結束后,千萬要記得定期復查。
圖5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參考文獻:
[1]鄭榮壽,陳茹,韓冰峰*,等.*2022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J].中華腫瘤雜志,2024,46(3):221-31.
[2]Henschke C I, Yip R, Sun Q*, et al.*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to Compare Long-Term Lung Cancer-Specific and All-Cause Survival of Clinical Early Stage (T1a-b; </=20 mm) NSCLC Treated by 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and Surgery [J]. J Thorac Oncol, 2024, 19(3): 476-90.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